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城步县生态足迹计算及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1 研究缘起第11页
 2 研究背景第11-13页
  2.1 国际研究情况第11-12页
  2.2 国内进展现状第12-13页
   2.2.1 省级尺度的研究第12页
   2.2.2 市级尺度研究第12页
   2.2.3 县区级尺度研究第12-13页
 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第二章 生态足迹基本理论第14-21页
 1 生态足迹产生的背景第14页
 2 生态足迹理论第14-16页
  2.1 生态足迹的含意第14-15页
  2.2 生态足迹指标第15-16页
   2.2.1 生物生产型土地第15-16页
   2.2.2 生态足迹第16页
   2.2.3 生态承载力第16页
   2.2.4 生态赤字/盈余第16页
 3 生态足迹分析与计算模型和步骤第16-19页
  3.1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第16-17页
  3.2 生态足迹计算步骤第17-19页
 4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优点和不足第19-20页
  4.1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优点第19页
  4.2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5 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城步县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第21-28页
 1 城步县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第21-24页
  1.1 自然地理条件第21-22页
  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2-24页
 2 县域生态足迹现状的计算与分析第24-27页
  2.1 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计算第24-26页
  2.2 总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第26-27页
 3 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城步县生态足迹动态分析及变化趋势研究第28-37页
 1 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组成分析第28-29页
 2 城步县人口变化趋势分析第29-30页
 3 城步县生态足迹变化分析第30-33页
  3.1 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变化分析第30-32页
  3.2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分析第32页
  3.3 万元GDP生态足迹变化分析第32-33页
 4 生态足迹变化趋势模型研究第33-35页
  4.1 生态足迹变化模型第33-34页
  4.2 生态承载变化模型第34页
  4.3 取消生物多样性土地后的生态承载力(总供给面积)变化模型第34-35页
 5 城步县生态承载潜力预测第35页
 6 结论与讨论第35-37页
第五章 城步县发展规划建议第37-43页
 1 生态林业规划方面第37-39页
  1.1 指导思想第37页
  1.2 规划发展目标第37页
  1.3 重点建设工程第37-39页
 2 生态牧业建设规划方面第39-40页
  2.1 指导思想第39页
  2.2 规划目标第39页
  2.3 重点建设工程第39-40页
   2.3.1 牧草建设工程第39页
   2.3.2 奶牛、肉牛养殖建设工程第39-40页
 3 淡水养殖建设规划方面第40页
  3.1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第40页
  3.2 重点建设工程第40页
   3.2.1 水库区养殖建设工程第40页
   3.2.2 河流网箱、稻田养殖建设工程第40页
 4 生态农业规划方面第40-41页
  4.1 指导思想第40页
  4.2 规划目标第40页
  4.3 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第40-41页
 5 生态工业建设规划方面第41页
 6 控制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建设第41页
 7 普及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第41-42页
 8 小结第42-4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3-46页
 1 结论第43-44页
 2 讨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图一第49-50页
附图二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墨子》动词配价研究
下一篇:分蘖葱头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