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 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现状 | 第8-9页 |
2. 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 第9-10页 |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四、论文的结构 | 第11页 |
五、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一、理论背景 | 第13-16页 |
1. 二语习得理论 | 第13-14页 |
2. 交互理论 | 第14页 |
3. 主体性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 第14-15页 |
4.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6-22页 |
1. 二语课堂研究 | 第16-17页 |
2. 二语课堂提问研究 | 第17-21页 |
3. 课堂动态生成之研究 | 第21-22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5页 |
1. 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课堂提问定义 | 第22-23页 |
2. 课堂动态生成 | 第23-24页 |
3. 外语课堂动态生成性提问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5-28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5页 |
二、测量方法与工具 | 第25-26页 |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 第28-47页 |
一、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在课堂中分布情况 | 第28-31页 |
二、个人背景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动态生成性问题 | 第31-32页 |
三、动态性问题的生成点 | 第32-38页 |
1. 生成产生于有疑义时 | 第33-34页 |
2. 生成产生于现实生活的关联处 | 第34页 |
3. 生成产生于异议时 | 第34-38页 |
四、动态生成性问题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分布情况 | 第38-40页 |
五、动态生成性问题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 | 第40-44页 |
六、动态生成性问题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 | 第44-47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 第47-51页 |
一、结论 | 第47-48页 |
二、启示 | 第48-49页 |
三、问题与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一 教师甲的课堂实录 | 第54-61页 |
附录二 教师乙的课堂实录 | 第61-66页 |
附录三 教师丙的课堂实录 | 第66-75页 |
附录四 问卷调查表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