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8页 |
一、从民本主义到新民本主义 | 第8-18页 |
(一) 民本主义溯源 | 第8-11页 |
(二) 民本主义评析 | 第11-13页 |
(三) 新民本主义的提出 | 第13-18页 |
二、诉讼民本主义的提出 | 第18-29页 |
(一) 民本主义与民事诉讼的关系——民本主义对民事诉讼的意义与价值 | 第18-23页 |
(二) 诉讼民本主义的含义及性质 | 第23-29页 |
三、民本主义在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发展中的流变 | 第29-39页 |
(一) 封建社会我国传统民事诉讼制度与“民本主义”思想 | 第29-32页 |
(二) 清末民国时期——《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民本主义 | 第32-35页 |
(三) “马锡五审判方式”与82、91年民诉法背后的社会主义的民本主义 | 第35-39页 |
四、“诉讼民本主义”指导下的民事诉讼体制改革 | 第39-55页 |
(一) 民事司法改革中民本主义的缺失与回归 | 第39-44页 |
(二) 未来中国民事诉讼体制中的民本主义格局 | 第44-48页 |
(三) 诉讼体制民本主义改造的初步方案——两条线索和四个步骤 | 第48-55页 |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