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厚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 | 第11-13页 |
·分形理论在石油领域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油藏非均质性研究 | 第17-35页 |
·油藏非均质性分类 | 第17-20页 |
·佩蒂庄分类 | 第17-18页 |
·威伯分类 | 第18-19页 |
·Haldorson分类 | 第19页 |
·裘怿楠分类 | 第19-20页 |
·油藏非均质性地质特点 | 第20-28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20-22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22-24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24-27页 |
·微观非均质性 | 第27-28页 |
·油藏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研究 | 第28-33页 |
·微观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 | 第28-31页 |
·宏观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分形理论在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中的研究 | 第35-49页 |
·分形基本理论 | 第35-40页 |
·分形几何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分形维数 | 第36-37页 |
·分形维数的测算方法 | 第37-38页 |
·几种常见分形结构 | 第38-40页 |
·地质现象的分形特征研究 | 第40-42页 |
·天然地震 | 第40-41页 |
·断层与岩石破裂 | 第41-42页 |
·储层非均质性中的分形特征研究 | 第42-48页 |
·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42-44页 |
·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 第49-64页 |
·剩余油研究的“体积规模” | 第49-50页 |
·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50-56页 |
·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 第50-53页 |
·剩余油剖面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剩余油层内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剩余油平面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剩余油研究的方法 | 第56-63页 |
·传统剩余油研究方法 | 第56-62页 |
·一种剩余油分析预测的新方法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赵凹油田H3IV2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研究 | 第64-97页 |
·油田地质特征 | 第64-67页 |
·构造特征 | 第64-65页 |
·沉积背景 | 第65-67页 |
·H3IV2层非均质性定量表征研究 | 第67-95页 |
·H3IV2层物性研究 | 第67-70页 |
·H3IV2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70-76页 |
·H3IV2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 第76-80页 |
·H3IV2层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 第80-87页 |
·H3IV2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 第87-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6章 赵凹油田H3IV2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 第97-118页 |
·油田开发概况 | 第97-98页 |
·油藏工程方法分析H3IV2层剩余油 | 第98-103页 |
·根据油水分流理论求剩余油饱和度 | 第98-101页 |
·水驱曲线法 | 第101-103页 |
·数值模拟方法预测H3IV2层剩余油 | 第103-109页 |
·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103-104页 |
·储量拟合 | 第104-105页 |
·历史拟合 | 第105-107页 |
·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 | 第107-109页 |
·基于地质构型方法预测H3IV2层剩余油分布 | 第109-116页 |
·沉积微相—岩石相方法预测剩余油分布 | 第109-110页 |
·构造影响分析剩余油分布 | 第110-111页 |
·边水影响分析剩余油分布 | 第111页 |
·储层非均质性方法预测剩余油分布 | 第111-113页 |
·利用孔隙结构综合指数预测剩余油分布 | 第113-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27-128页 |
个人简介 | 第128-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