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数字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 | 第13-16页 |
1.3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视频图像压缩理论基础 | 第19-32页 |
2.1 图像的统计特性 | 第19-22页 |
2.1.1 图像的自相关函数 | 第19-21页 |
2.1.2 图像差值信号的统计特性 | 第21页 |
2.1.3 频域上的统计特性 | 第21-22页 |
2.2 常用的视频压缩技术 | 第22-31页 |
2.2.1 图像的信息熵 | 第22-23页 |
2.2.2 无损信源编码 | 第23-25页 |
2.2.3 有限失真编码 | 第25-26页 |
2.2.4 预测编码 | 第26-29页 |
2.2.4.1 DPCM方法 | 第27页 |
2.2.4.2 帧间预测 | 第27-29页 |
2.2.5 变换编码 | 第29-30页 |
2.2.6 量化编码 | 第30-31页 |
2.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视频压缩标准的算法分析 | 第32-52页 |
3.1 H.264标准简介 | 第32-41页 |
3.1.1 整数变换技术 | 第32-34页 |
3.1.2 系数量化 | 第34-35页 |
3.1.3 多模式的宏块预测 | 第35-39页 |
3.1.3.1 帧内预测模式 | 第36-38页 |
3.1.3.2 帧间预测模式 | 第38-39页 |
3.1.4 环路滤波 | 第39-40页 |
3.1.5 加权预测 | 第40页 |
3.1.6 视频交错技术 | 第40-41页 |
3.1.7 熵编码技术 | 第41页 |
3.2 H.264的算法分析 | 第41-51页 |
3.2.1 帧内编码分析 | 第42-43页 |
3.2.2 运动估计和补偿分析 | 第43-47页 |
3.2.3 率失真优化分析 | 第47-51页 |
3.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视频压缩算法优化 | 第52-85页 |
4.1 帧内编码算法优化 | 第52-61页 |
4.1.1 帧内预测模式的选择 | 第53-54页 |
4.1.2 图像局部纹理特征的判断方法 | 第54-56页 |
4.1.3 不同块尺寸的纹理特征统计 | 第56-58页 |
4.1.4 预测模式范围的确定 | 第58-59页 |
4.1.5 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4.2 运动估计和补偿算法优化 | 第61-84页 |
4.2.1 块匹配算法 | 第61-62页 |
4.2.2 全搜索运动估计 | 第62-63页 |
4.2.3 快速搜索算法 | 第63-69页 |
4.2.3.1 三步搜索法(three-step search,TSS) | 第64-65页 |
4.2.3.2 对数搜索法(logarithmic search) | 第65-66页 |
4.2.3.3 交叉搜索法(cross-search) | 第66-67页 |
4.2.3.4 最临近搜索法(nearest neighbour search) | 第67-68页 |
4.2.3.5 分级搜索法(hierarchical search) | 第68-69页 |
4.2.4 快速运动估计的优化 | 第69-79页 |
4.2.4.1 运动向量场的自适应搜索技术(MVFAST) | 第69-72页 |
4.2.4.2 MVFAST算法的改进 | 第72-75页 |
4.2.4.3 软件实现 | 第75-77页 |
4.2.4.4 实验结果 | 第77-79页 |
4.2.5 分数象素运动估计和补偿算法优化 | 第79-84页 |
4.2.5.1 分数象素的运动估计 | 第79-81页 |
4.2.5.2 算法优化 | 第81-82页 |
4.2.5.3 实验结果 | 第82-84页 |
4.3 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