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业市场准入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外立法综述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第2章 矿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概述 | 第13-22页 |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市场准入的界定 | 第13页 |
·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矿业及其对矿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影响 | 第14-16页 |
·矿业的界定 | 第14-15页 |
·矿业对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产生发展的影响 | 第15-16页 |
·矿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6-17页 |
·矿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16页 |
·矿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特点 | 第16-17页 |
·矿业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7-22页 |
·矿业市场主体准入制度 | 第17-20页 |
·矿业市场范围准入制度 | 第20-22页 |
第3章 矿业市场准入的理论分析 | 第22-3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确立 | 第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 第22-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矿业市场准入制度 | 第23-24页 |
·政府规制理论 | 第24-26页 |
·政府规制的产生发展及内涵 | 第24-25页 |
·政府规制理论的内容 | 第25-26页 |
·政府规制理论对矿业市场准入制度的诠释 | 第26页 |
·公共利益理论 | 第26-30页 |
·公共利益的内涵及理论的产生发展 | 第26-27页 |
·公共利益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7页 |
·公共利益理论与矿业市场准入制度 | 第27-30页 |
第4章 我国矿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分析 | 第30-42页 |
·我国矿业市场准入制度的产生发展 | 第30-32页 |
·矿业市场准入制度初步形成阶段 | 第30-31页 |
·矿业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发展阶段 | 第31页 |
·矿业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完善阶段 | 第31-32页 |
·我国目前的矿业市场准入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2-37页 |
·我国目前矿业市场准入制度立法的总体状况 | 第32-33页 |
·我国矿业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规定 | 第33-35页 |
·我国矿业市场范围准入制度的规定 | 第35-37页 |
·我国矿业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矿业市场主体法律形态分类不合理 | 第37-38页 |
·矿业市场主体准入条件不明晰 | 第38-40页 |
·矿业市场范围分类不够具体 | 第40页 |
·不同范围的矿业市场采用单一准入方式不合理 | 第40-42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矿业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议 | 第42-52页 |
·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理念划分矿业市场主体的类型 | 第42-43页 |
·以现代企业制度理念划分矿山企业的法律类型 | 第42-43页 |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划分矿山企业的作用 | 第43页 |
·规范矿业市场主体准入条件 | 第43-47页 |
·规范矿业市场主体的资金条件 | 第43-45页 |
·梳理矿业市场主体其他准入条件 | 第45-47页 |
·详细划分市场准入不同范围 | 第47-48页 |
·矿业市场准入范围的分类 | 第47-48页 |
·制定不同类别的分类标准 | 第48页 |
·根据不同范围的矿产资源设定多元化准入方式 | 第48-52页 |
·完善许可准入制度 | 第49-50页 |
·设置登记准入制度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