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1.1 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1.3 煤中氮的存在形式 | 第14-15页 | 
| 1.4 煤氮与氮氧化物及其前驱体形成的关系 | 第15-16页 | 
| 1.5 煤热解、气化过程中NO_x及其前驱体的形成 | 第16-22页 | 
| 1.5.1 煤热解、气化中氮的反应历程 | 第16-17页 | 
| 1.5.2 影响氮氧化物以及前驱体NH_3,HCN生成的因素 | 第17-22页 |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案的确立 | 第23-33页 | 
| 2.1 煤种的选择 | 第23-24页 | 
| 2.2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24-30页 | 
| 2.2.1 反应装置与工艺流程 | 第24-30页 | 
| 2.3 气体流速的测定和吸收液的选择 | 第30-31页 | 
| 2.3.1 气体流速的测定 | 第30-31页 | 
| 2.3.2 吸收液的选择 | 第31页 | 
| 2.4 加热炉温度分布 | 第31-32页 | 
| 2.5 实验方案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煤加氢热解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48页 | 
| 3.1 煤种、气氛对 NH_3、HCN释放的影响 | 第33-36页 | 
| 3.1.1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 3.1.2 煤种、气氛对 NH_3释放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1.3 煤种、气氛对 HCN释放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 热解温度对 NH_3、HCN释放的影响 | 第36-39页 | 
| 3.2.1 热解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 3.2.2 热解温度对NH_3释放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2.3 热解温度对 HCN释放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3 粒径对煤热解释放 NH_3、HCN的影响 | 第39-42页 | 
| 3.3.1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 3.3.2 粒径对NH_3、HCN释放的影响 | 第40-42页 | 
| 3.4 煤热解过程中 NH_3、HCN产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第42-46页 | 
| 3.4.1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 3.4.2 煤热解释放的NH_3、HCN随时间的变化 | 第43-46页 | 
| 3.5 结论 | 第46-48页 | 
| 3.5.1 热解过程中NH_3的释放 | 第46-47页 | 
| 3.5.2 热解过程中HCN的释放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煤焦的产率及氮氧化物的形成规律 | 第48-59页 | 
| 4.1 引言 | 第48页 | 
| 4.2 实验方案 | 第48-50页 | 
| 4.2.1 热解制得半焦的重量 | 第48-49页 | 
| 4.2.2 半焦中氮氧化后的释放 | 第49-50页 |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0-58页 | 
| 4.3.1 热解气氛对半焦产率的影响 | 第50-53页 | 
| 4.3.2 热解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 第53-55页 | 
| 4.3.3 半焦样品中氮在氧化条件下的释放 | 第55-58页 |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8页 | 
| 5.1 实验总结 | 第59-60页 | 
| 5.2 创新点 | 第60页 | 
| 5.3 实验不足 | 第60-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