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张仲景运用黄芩的规律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药物基原第10页
 2 炮制第10-11页
   ·泡法第10页
   ·蒸法第10-11页
   ·酒炒黄芩第11页
   ·炒黄芩第11页
   ·黄芩炭第11页
 3. 生药性状鉴别第11页
 4 黄芩的本草考证第11-13页
   ·名称及别名的考证第11-12页
   ·产地考证第12页
   ·原植物考证第12-13页
 5 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第13-14页
 6 配伍规律第14-18页
   ·配伍概述第14页
   ·常见配伍分析第14-18页
 7 用法用量第18页
 8 使用注意第18页
 9 总结第18页
 10 参考文献第18-20页
前言第20-22页
第二部分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黄芩功效主治和黄芩方证第22-41页
 1 治诸热第23-37页
   ·少阳热第23-28页
     ·小柴胡汤第24页
     ·大柴胡汤第24-25页
     ·柴胡加芒消汤第25-26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第26页
     ·柴胡桂枝汤第26-27页
     ·柴胡桂枝干姜汤第27-28页
   ·肝热第28-29页
     ·侯氏黑散(五)160第28页
     ·奔豚汤(八·3)第28-29页
     ·当归散(二十·9)第29页
   ·胆热第29-30页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第29-30页
   ·心火第30-31页
     ·黄连阿胶汤第30-31页
   ·胃热第31-35页
     ·半夏泻心汤第31-32页
     ·大黄黄连泻心汤第32页
     ·附子泻心汤第32-33页
     ·生姜泻心汤第33-34页
     ·甘草泻心汤第34-35页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第35页
   ·肺热第35-36页
     ·麻黄升麻汤第35-36页
     ·泽漆汤(七·9)第36页
   ·肠热第36-37页
     ·葛根芩连汤第37页
 2 治血证第37-40页
   ·泻心汤(16·十七)第37-38页
   ·黄土汤(十六·15)第38页
   ·王不留行散(十八·6)第38-39页
   ·鳖甲煎丸(四·2)第39页
   ·大黄(?)虫丸(六·18)第39-40页
 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部分 黄芩药对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配伍比例、功效和应用规律第41-52页
 1 黄芩的配伍配伍比例、功效和应用规律第42-51页
   ·黄芩配甘草,驱邪扶正第42-43页
   ·黄芩配半夏,辛开苦降第43-44页
   ·黄芩配芍药,泄热和营第44-45页
   ·黄芩配人参,驱邪扶正第45-46页
   ·黄芩配大枣,驱邪扶正第46页
   ·黄芩配生姜,泄热和胃止呕第46-47页
   ·黄芩配干姜,清上温下第47-48页
   ·黄芩配黄连,清热燥湿第48-49页
   ·黄芩配柴胡,和解少阳第49-50页
   ·黄芩配桂枝,和解少阳、疏通气机第50页
   ·黄芩配大黄,清泄热邪第50-51页
 2.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部分 《伤寒杂病论》中黄芩剂量应用规律第52-62页
 1. 黄芩的剂量与主治第52-54页
   ·《伤寒杂病论》中黄芩剂量使用分析第52页
   ·黄芩不同剂量的功效和主治第52-54页
 2 与黄芩剂量配伍比例为1:1的药物及应用规律分析第54-55页
   ·与黄芩剂量配伍比例为1:1的药物第54-55页
 3. 与黄芩1:1剂量配伍比例的药物频数统计及应用规律分析第55-58页
 4 黄芩剂量与黄芩方剂全方剂量的应用规律分析第58-61页
   ·25首黄芩方剂全方药物剂量表及应用规律分析第58-60页
   ·黄芩剂量占全方药物剂量的比例及主治病症第60-61页
 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部分 《伤寒杂病论》中黄芩方剂的应用规律第62-67页
 1. 常见病症与黄芩方剂分类第62-63页
 2. 黄芩方剂相关病症第63-64页
 3. 黄芩的加减规律第64页
 4. 黄芩方剂的煎服法第64-66页
   ·黄芩方剂的煎服法的应用规律第64-65页
   ·黄芩方剂煎煮水量与服药量第65-66页
   ·特殊服药方法第66页
 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部分 后世运用黄芩的经典方剂和临床医案举例第67-72页
 1 后世运用黄芩的经典方剂第67-69页
 2 临床医案举例——肖相如教授用经方选案第69-72页
   ·半夏泻心汤案第69-70页
     ·半夏泻心汤案一第69页
     ·半夏泻心汤案二第69-70页
   ·小柴胡汤案第70-72页
     ·小柴胡汤验案一第70-71页
     ·小柴胡汤验案二第71-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伤寒论》中大黄的应用规律研究
下一篇:aMCI及AD患者记忆力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