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止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犯肺证)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第一部分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 1. 中医病名的认识 | 第10页 |
| ·中医病名归属 | 第10页 |
| 2. 中医学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 | 第10-18页 |
|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1页 |
| ·分期论治 | 第11-13页 |
| ·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 ·玉屏风散方化裁疗法 | 第14-15页 |
| ·自拟汤方疗法 | 第15页 |
| ·辨证分型疗法 | 第15页 |
|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第15-16页 |
| ·非药物疗法 | 第16-18页 |
| 第二部分 感染后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1. 感染后咳嗽西医发病机制 | 第18-24页 |
| ·发病机理 | 第19-24页 |
| 第三部分 问题与展望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6-46页 |
| 前言 | 第26-28页 |
| 临床资料 | 第28-36页 |
| 1. 病例来源 | 第28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8-29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8页 |
| ·中医证候标准 | 第28页 |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8-29页 |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9页 |
| ·剔除和终止病例标准 | 第29页 |
| 3. 治疗及观察方法 | 第29页 |
| ·分组方法 | 第29页 |
| 4. 一般临床资料 | 第29-31页 |
| ·两组性别比较 | 第30页 |
| ·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 第30-31页 |
|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 第31页 |
| 5. 用法用药 | 第31-36页 |
| ·观察指标 | 第32页 |
| ·人口学资料及背景资料 | 第32页 |
| ·安全性指标 | 第32页 |
| ·安全性检查 | 第32页 |
|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记录 | 第32页 |
| ·安全性指标的检查与记录 | 第32页 |
| ·疗效判断指标 | 第32-36页 |
| 诊疗标准 | 第36-38页 |
| 1. 疗效判断 | 第36-38页 |
| 研究结果 | 第38-42页 |
| 讨论 | 第42-46页 |
| 1. 组方分析 | 第42页 |
| 2. 清肺止咳汤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分析 | 第42-44页 |
| ·两组单个临床症状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 ·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的比较分析 | 第43页 |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变化分析 | 第43页 |
| ·两组患者LCQ表积分的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 3. 不良反应分析 | 第44页 |
| 4. 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54页 |
| 个人简历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