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论文

论日本武士道自杀文化心理

绪论第1-11页
文献综述第11-14页
第一章 何谓武士道第14-26页
 第一节 武士道历史发展轨迹第14-18页
  一、武士道的起源第14-16页
  二、武士道的发展第16-17页
  三、武士道的完善第17-18页
 第二节 武士道核心价值观念第18-23页
  一、忠第18-19页
  二、义第19-20页
  三、勇第20-21页
  四、仁第21页
  五、礼第21-22页
  六、诚第22页
  七、名誉第22-23页
 第三节 武士道精神的平民化第23-26页
  一、武士道是日本伦理道德典范第23-24页
  二、武士道对各社会阶层的渗透第24-26页
第二章 武士道自杀伦理与自杀第26-43页
 第一节 “忠”的文化渊源及影响力第26-30页
  一、“忠”的儒学渊源第26-28页
  二、“忠”的神道渊源第28-29页
  三、“忠”的近代社会影响第29-30页
 第二节 武士尽忠型自杀第30-34页
  一、报恩而自杀第31-32页
  二、遵从“义理”而自杀第32-33页
  三、忠于名誉而自杀第33-34页
 第三节 “忠”对现代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影响第34-43页
  一、现代日本社会的“主从道德”第35-37页
  二、现代日本人“效忠”型自杀第37-43页
第三章 武家禅生死观与自杀第43-54页
 第一节 武家禅的生死观第43-46页
  一、武家禅的兴起第43-44页
  二、武家禅的生死观第44-46页
 第二节 武家禅生死观的实践第46-49页
  一、武士刀的禅意第46-47页
  二、“茶道”是武士的必修课第47-48页
  三、武士喜作“辞世之歌”第48-49页
 第三节 武家禅生死观的现实影响第49-54页
  一、老年群体的“暴死愿望”第49-50页
  二、暴死心理调查第50-52页
  三、日本老人的高自杀率第52-54页
第四章 武士道自杀美学第54-70页
 第一节 武士道自杀美学源泉——“物哀”第54-57页
  一、“物哀”概念解释第54-55页
  二、“物哀意识”的由来第55-56页
  三、“物哀”与死亡美学第56-57页
 第二节 “切腹”——自杀行为艺术第57-64页
  一、何为切腹第58-61页
  二、切腹体现的自杀美学第61-64页
 第三节 武士道自杀美学现实影响第64-70页
  一、日本艺术家钟情自杀第64-65页
  二、回归自然式自杀第65-67页
  三、“集体心中”自杀行为第67-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一 论文统计图表资料来源第74-88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88-89页
声明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测氡仪的研究
下一篇:聚合酶链式反应微芯片传热过程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