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包装机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粉状危化品包装机上袋设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上袋装置的方案设计 | 第14-26页 |
2.1 粉状危化品包装线概述 | 第14-15页 |
2.1.1 粉状危化品包装工艺流程 | 第14页 |
2.1.2 上袋装置工艺设计 | 第14-15页 |
2.2 产品概念设计 | 第15页 |
2.3 上袋机设计参数 | 第15-17页 |
2.4 上袋装置各子功能结构解 | 第17-24页 |
2.4.1 供袋结构解 | 第17-19页 |
2.4.2 取袋及移袋结构解 | 第19-21页 |
2.4.3 开袋结构解 | 第21-22页 |
2.4.4 上袋结构解 | 第22-24页 |
2.5 设计方案归纳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设计方案评估 | 第26-42页 |
3.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 第26-27页 |
3.2 设计方案评估因素 | 第27-30页 |
3.2.1 指标体系 | 第27页 |
3.2.2 指标解释 | 第27-28页 |
3.2.3 确定元素对应关系 | 第28-30页 |
3.3 搭建ANP网络分析模型 | 第30-33页 |
3.3.1 上袋方案评价ANP建模 | 第30页 |
3.3.2 应用Super Decisions构建模型 | 第30-33页 |
3.4 ANP分析过程 | 第33-40页 |
3.4.1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3-35页 |
3.4.2 构造超矩阵 | 第35-38页 |
3.4.3 构建极限超矩阵 | 第38-40页 |
3.5 合成排序结果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上袋包装机关键结构设计 | 第42-54页 |
4.1 供袋机构 | 第42-44页 |
4.1.1 送袋机构 | 第42-43页 |
4.1.2 上下移袋机构 | 第43-44页 |
4.2 取袋及移袋机构 | 第44-46页 |
4.2.1 真空吸盘选择 | 第44-46页 |
4.3 开袋机构 | 第46页 |
4.4 上袋机构 | 第46-52页 |
4.4.1 撑袋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4.4.2 撑袋对中结构 | 第48-49页 |
4.4.3 旋转上袋结构 | 第49-51页 |
4.4.4 上袋总体结构 | 第51-52页 |
4.5 消除结构安全隐患 | 第52-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关键结构仿真分析 | 第54-73页 |
5.1 上袋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54-63页 |
5.1.1 气缸气路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5.1.2 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56-63页 |
5.2 上袋机构零件静力学分析 | 第63-66页 |
5.2.1 旋转主轴静力学分析 | 第63-64页 |
5.2.2 撑袋结构静力学分析 | 第64-66页 |
5.3 上袋转臂动态性能分析 | 第66-70页 |
5.3.1 模态分析基础 | 第66-67页 |
5.3.2 无旋转预应力模态分析 | 第67-68页 |
5.3.3 旋转预应力模态分析 | 第68-69页 |
5.3.4 模态分析结果 | 第69-70页 |
5.4 基于模态分析的优化设计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6章 粉状危化品包装机上袋装置整体实现 | 第73-76页 |
6.1 粉状危化品包装机上袋装置整体模型 | 第73-74页 |
6.2 粉状危化品包装机上袋装置样机 | 第74-7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评价指标调查问卷汇总数据 | 第83-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