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大气中颗粒物研究进展 | 第7-19页 |
1. 1 颗粒物的表征研究 | 第7-11页 |
1. 2 颗粒物的大气化学过程研究 | 第11-12页 |
1. 3 颗粒物与健康效应的研究 | 第12-13页 |
1. 4 颗粒物与气候变化研究 | 第13-14页 |
1. 5 颗粒物源解析方法 | 第14-17页 |
1. 6 小节及展望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水平及粒径分布 | 第19-25页 |
2. 1 实验部分 | 第19-20页 |
2. 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4页 |
2. 2. 1 PM_(2. 5) 、PM_(10) 、TSP的浓度水平 | 第20页 |
2. 2. 2 PM_(2. 5) 、PM_(10) 、NO_2的日变化趋势 | 第20-22页 |
2. 2. 3 TSP、PM_(10) 、NO_2的季节变化趋势 | 第22-23页 |
2. 2. 4 PM_(10) /TSP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2. 3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成分特征 | 第25-37页 |
3. 1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3. 1. 1 样品采集 | 第25-26页 |
3. 1. 2 样品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3. 1. 3 质量保证体系 | 第28页 |
3. 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 2. 1 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 | 第28-31页 |
3. 2. 2 颗粒物中无机阴离子的现状及分布特征 | 第31-34页 |
3. 2. 3 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3. 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来源解析 | 第37-41页 |
4. 1 汽车尾气对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贡献 | 第37-38页 |
4. 2 二次颗粒对颗粒物的贡献 | 第38页 |
4. 3 燃煤工业锅炉对颗粒物贡献 | 第38-40页 |
4. 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