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信用证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 第10-19页 |
·信用证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动因 | 第10-12页 |
·信用证的法律性质与特征 | 第12-19页 |
·有关信用证法律性质的主要学说 | 第12-14页 |
·信用证的涵义及特点 | 第14页 |
·信用证的功能及作用 | 第14-15页 |
·信用证的当事人及其法律关系试析 | 第15-19页 |
第2章 信用证欺诈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19-28页 |
·信用证欺诈的法律内涵 | 第19-20页 |
·信用证欺诈的概念 | 第19页 |
·信用证欺诈必须符合民事欺诈的构成要件 | 第19-20页 |
·信用证欺诈与不符点交单及信用证不规范做法的根本区别 | 第20页 |
·信用证欺诈的种类 | 第20-23页 |
·伪造单据的欺诈 | 第20页 |
·倒签提单的欺诈 | 第20-21页 |
·预借提单的欺诈 | 第21页 |
·用保函换取清洁提单的欺诈 | 第21页 |
·无单放货的欺诈 | 第21-22页 |
·伪造信用证的欺诈 | 第22页 |
·利用信用证软条款欺诈 | 第22-23页 |
·开立空信用证的欺诈 | 第23页 |
·信用证欺诈的原因 | 第23-25页 |
·信用证欺诈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23-24页 |
·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其他原因 | 第24-25页 |
·信用证欺诈的危害 | 第25-28页 |
·给开证行带来巨额资金及信誉损失 | 第25页 |
·给开证行带来巨额资金及信誉损失 | 第25-26页 |
·给外贸企业和开证担保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 第26页 |
·使我国司法机构形象受损 | 第26-28页 |
第3章 信用证欺诈相关的法律研究 | 第28-36页 |
·信用证机制的独立原则之两重性 | 第28-31页 |
·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 | 第28-29页 |
·“严格相符”原则 | 第29-30页 |
·信用证机制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的必要性 | 第30页 |
·信用证机制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的缺陷 | 第30-31页 |
·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欺诈例外原则 | 第31-36页 |
3. 2.1 欺诈例外原则被加拿大法院承认案例 | 第31-32页 |
·信用证欺诈例外 | 第32页 |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 | 第32-36页 |
第4章 防范信用证欺诈的微观对策 | 第36-57页 |
·信用证欺诈的事先防范对策 | 第36-43页 |
·出口人防范欺诈的措施 | 第36-37页 |
·进口人防范欺诈的方法 | 第37-40页 |
·银行对信用证欺诈的防范义务与举措 | 第40-43页 |
第5章 对信用证欺诈的宏观救济措 | 第43-57页 |
·我国针对信用证欺诈的救济措施 | 第43-49页 |
·我国有关信用证项下欺诈问题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 第43-46页 |
·我国反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和司法中若干问题的建议和探讨 | 第46-49页 |
·信用证欺诈相关国际法规、惯例现状及完善对策 | 第49-57页 |
·国际上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法律现状 | 第49-51页 |
·从国际贸易法层面看反信用证欺诈的宏观对策 | 第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