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不同数据源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评价影响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引言第10-16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相关概念第11-13页
     ·城市绿地第11页
     ·城市绿地系统第11页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第11-12页
       ·生态环境功能第11页
       ·社会功能第11页
       ·安全预防功能第11-12页
       ·景观功能第12页
       ·经济价值功能第12页
     ·景观相关概念第12-13页
     ·尺度第13页
   ·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3-14页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研究现状第13-14页
     ·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的现状第14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6页
2 研究区概况和资料收集第16-22页
   ·研究区概况第16页
   ·辅助资料的收集第16-17页
   ·数据源的选取第17-22页
     ·IKONOS卫星第17-18页
     ·ALOS卫星第18-19页
     ·Landsat TM卫星第19-22页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34页
   ·研究的基本方法内容第22-27页
     ·城市绿地分类原则第22-23页
     ·遥感影像数据的分类方法第23-24页
       ·监督分类第23页
       ·非监督分类第23-24页
       ·模糊分类第24页
       ·人工神经网络分类第24页
     ·分类精度评价的方法第24-26页
       ·采样方法第24-25页
       ·混淆矩阵第25页
       ·基本的精度指标第25-26页
       ·Kappa分析第26页
     ·梯度分析方法第26-27页
   ·景观格局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7-32页
   ·技术路线第32-34页
4 遥感数据预处理以及城市绿地信息提取计算第34-52页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第34-37页
     ·波段选取第34-35页
     ·影像配准第35页
     ·影像融合第35页
     ·几何校正第35-36页
     ·影像的拼接第36页
     ·影像增强第36-37页
     ·影像的裁剪第37页
   ·研究区绿地系统分类和信息提取第37-47页
     ·传统分类方法第37-43页
       ·监督分类第37-39页
       ·精度评价第39-43页
     ·基于现状的分类方法第43-47页
       ·基于现状的分类方法第43-44页
       ·精度评价第44-47页
   ·苏州市绿地信息的提取第47-49页
     ·植被指数模型第47页
     ·绿地信息的处理第47-48页
     ·绿地信息提取精度评价第48页
     ·绿地信息专题图第48-49页
   ·景观指标的计算第49-51页
   ·小结第51-52页
5 不同数据源对景观整体格局评价的影响研究第52-76页
   ·粒度的选取第52-53页
   ·不同数据源的粒度效应影响研究第53-66页
     ·TM数据源第57-61页
     ·ALOS数据源第61-63页
     ·IKONOS数据源第63-66页
   ·不同数据源对景观整体格局评价的影响研究第66-74页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分析第66-73页
       ·斑块构成分析(斑块数、面积以及比例)第66-69页
       ·破碎度分析(斑块等级结构、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第69-72页
       ·形状指数分析第72-73页
       ·景观聚集度分析第73页
     ·景观水平指数分析第73-74页
   ·小结第74-76页
6 不同数据源对城市绿地景观梯度分析的影响研究第76-86页
   ·不同数据源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幅度效应以及幅度选择第76-83页
     ·TM影像第76-79页
     ·ALOS影像第79-81页
     ·IKONOS影像第81-83页
   ·不同数据源对城市绿地景观梯度分析的影响第83-85页
     ·样带的选取第83页
     ·不同数据源对苏州市绿地景观的梯度变化分析影响第83-85页
   ·小结第85-86页
7 性能比评价第86-90页
   ·景观总体评价相对精度第86-88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86页
     ·总体评价值的计算第86-88页
   ·性能比计算第88-90页
8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研究成果第90-91页
   ·不足与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个人简介第96-98页
导师简介第98-100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都市森林景观三维表达技术研究
下一篇:东营市绿地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