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三维绿量的遥感定量计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绿量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叶面积绿量(叶面积指数) | 第13页 |
·三维绿量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 | 第17-21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气候条件 | 第18页 |
·森林植被资源 | 第18-19页 |
·研究方案 | 第19-21页 |
·已有资料的收集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数据处理软件 | 第20-21页 |
3 数据的收集与预处理 | 第21-31页 |
·外业样木实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21-25页 |
·实测树种的选择 | 第21页 |
·样本数据的外业采集 | 第21页 |
·数据的内业整理与处理 | 第21-25页 |
·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 | 第25-30页 |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 | 第25-28页 |
·自动配准 | 第26页 |
·数据融合 | 第26页 |
·几何校正 | 第26-27页 |
·图像增强 | 第27页 |
·影像的拼接与裁剪 | 第27-28页 |
·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 | 第28页 |
·遥感影像植被信息的提取与分类 | 第28-29页 |
·分类精度评价 | 第29-30页 |
·辅助数据 | 第30-31页 |
4 北京市乔木三维绿量模型的建立 | 第31-45页 |
·植被遥感基础 | 第31-32页 |
·植被指数模型 | 第32-34页 |
·比值植被指数(RVI) | 第32-33页 |
·差值植被指数(DVI) | 第33页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 第33页 |
·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 | 第33-34页 |
·修改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 | 第34页 |
·建模方法 | 第34-35页 |
·反演模型 | 第34-35页 |
·建模方法 | 第35页 |
·建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35-37页 |
·模型各因子灰度值的提取 | 第35-36页 |
·遥感因子信息提取 | 第36页 |
·地形因子信息提取 | 第36页 |
·数据相关性分析 | 第36-37页 |
·建模过程及分析 | 第37-45页 |
·阔叶树三维绿量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阔叶树样本数据筛选及自变量筛选 | 第39-40页 |
·阔叶树三维绿量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 第40-41页 |
·模型估算精度评价 | 第41页 |
·针叶树三维绿量模型建立 | 第41-45页 |
·针叶树样本数据筛选及自变量筛选 | 第41-42页 |
·针叶树数据建模过程及评价 | 第42-44页 |
·模型估算精度评价 | 第44-45页 |
5 北京市乔木三维绿量的定量估算及分析 | 第45-56页 |
·北京市乔木三维绿量定量估算 | 第45-49页 |
·阔叶树三维绿量定量估算 | 第45-47页 |
·针叶树三维绿量定量估算 | 第47-49页 |
·北京市乔木三维绿量分析 | 第49-53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53-55页 |
·意见和建议 | 第55-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研究成果 | 第56页 |
·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