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3页 |
·昆虫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10-12页 |
·我国昆虫染色体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8页 |
·我国昆虫染色体核型研究 | 第12-15页 |
·染色体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 第15-18页 |
·国外鳞翅目蛾类昆虫染色体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8-19页 |
·棉铃虫、烟青虫染色体差异比较研究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19-21页 |
·本试验的方案与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依据 | 第21页 |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棉铃虫、烟青虫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比较研究 | 第23-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试虫及材料 | 第23-24页 |
·标本制作 | 第24页 |
·染色方法 | 第24页 |
·观察与照相 | 第24页 |
·长度测量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棉铃虫染色体核型 | 第25-28页 |
·烟青虫染色体核型 | 第28-32页 |
·讨论 | 第32-36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的染色体数目 | 第32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的染色体形态 | 第32-34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的染色体类型 | 第34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的性染色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棉铃虫、烟青虫染色体行为比较研究 | 第36-54页 |
·昆虫染色体行为研究进展 | 第36-38页 |
·有丝分裂 | 第36-37页 |
·减数分裂 | 第37页 |
·性别决定机制 | 第37-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试虫及材料: | 第38页 |
·标本制作: | 第38页 |
·染色方法 | 第38-39页 |
·观察与照相: | 第39页 |
·长度测量: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0页 |
·棉铃虫有丝分裂 | 第39-42页 |
·烟青虫有丝分裂 | 第42-44页 |
·棉铃虫减数分裂研究 | 第44-47页 |
·烟青虫减数分裂研究 | 第47-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的染色体行为总体比较 | 第50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的减数分裂 | 第50-51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的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 | 第51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染色体的染色粒 | 第51-52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染色体的着丝粒 | 第52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染色体的端粒 | 第52-53页 |
·棉铃虫与烟青虫染色体的核仁形成中心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棉铃虫、烟青虫的联会复合体及比较研究 | 第54-78页 |
·联会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 第54-57页 |
·蛋白的免疫定位 | 第55-56页 |
·联会复合体蛋白基因筛选和特性分析 | 第56页 |
·昆虫联会复合体的研究简述 | 第56-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试虫及取样: | 第57页 |
·方法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72页 |
·棉铃虫、烟青虫联会复合体形态 | 第58-61页 |
·棉铃虫、烟青虫联会复合体核型 | 第61-71页 |
·棉铃虫、烟青虫的性染色体 | 第71-72页 |
·讨论 | 第72-78页 |
·联会复合体出现的时期 | 第72-73页 |
·联会复合体的形态和结构 | 第73-74页 |
·重组节 | 第74页 |
·联会复合体组型 | 第74-75页 |
·染色方法 | 第75-76页 |
·性染色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棉铃虫与烟青虫杂交子代的染色体初步研究 | 第78-94页 |
·鳞翅目昆虫种间杂交研究进展 | 第78-83页 |
·实夜蛾亚科的种间杂交 | 第79-80页 |
·鳞翅目昆虫种间杂交与遗传机制 | 第80-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试虫及材料: | 第83页 |
·染色体制片、染色、观察、照相、测量 | 第83-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91页 |
·棉铃虫、烟青虫杂交子代核型 | 第84-87页 |
·棉铃虫、烟青虫杂交子代联会复合体 | 第87-91页 |
·讨论 | 第91-94页 |
·杂交子代与亲本的染色体数目比较 | 第91页 |
·杂交子代与亲本的染色体形态比较 | 第91-92页 |
·杂交子代与亲本的减数行为比较 | 第92页 |
·杂交子代与亲本的联会复合体比较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作者简介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