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26页 |
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二、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析 | 第15-21页 |
三、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四、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23-24页 |
五、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4-25页 |
六、 有关本课题研究的问题的说明 | 第25-26页 |
第一章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第26-52页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内容、特点、趋势和影响 | 第26-35页 |
一、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 第27-31页 |
二、 新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 第31-33页 |
三、 新科技革命未来发展主要趋势的预测 | 第33-35页 |
第二节 、 新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 第35-41页 |
一、 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 第35-38页 |
二、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 第38-40页 |
三、 新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 第40-41页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 | 第41-52页 |
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往 | 第41-43页 |
二、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社会的影响 | 第43-48页 |
三、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今国际政治理论的发展 | 第48-52页 |
第二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家实力 | 第52-75页 |
第一节 科学技术成为国家实力发展的先导性因素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硬实力各要素的影响 | 第53-68页 |
一、 新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迅速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 第54-58页 |
二、 新科技革命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防水平 | 第58-61页 |
三、 新科技革命的的发展提高了人口素质 | 第61-63页 |
四、 新科技革命使地理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 第63-66页 |
五、 新科技革命使资源在一个国家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 第66-68页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软实力各要素的影响 | 第68-75页 |
一、 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国民士气的重要标志 | 第69-70页 |
二、 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 第70-72页 |
三、 现代科技的应用改变了政府运作模式,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 第72-73页 |
四、 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力资源 | 第73-75页 |
第三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家主权、利益和安全 | 第75-99页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主权 | 第75-80页 |
一、 是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的国家边界 | 第75-76页 |
二、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给传统的国家主权带来了新的挑战 | 第76-77页 |
三、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 | 第77-78页 |
四、 急剧扩大的南北差距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 第78-79页 |
五、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让渡与两方国家主权理论的实质 | 第79-80页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第80-91页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安全的范围和内容 | 第80-82页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增加了判断安全的难度 | 第82-85页 |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 第85-88页 |
四、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单边安全向合作安全的转变 | 第88-91页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家利益的影响 | 第91-95页 |
一、 有关国家利益的内容和国家利益的判断 | 第91-92页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国家利益的范围和加快了国家利益内容的更新 | 第92-93页 |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利益层次的变化 | 第93-94页 |
四、 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利益的分配出现“马太效应” | 第94-95页 |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当代外交的影响 | 第95-99页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大了制定外交政策的难度 | 第95-96页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技成为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工具和重要内容 | 第96-97页 |
三、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家外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97-99页 |
第四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 第99-123页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对国际竞争的影响 | 第99-116页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竞争 | 第99-104页 |
二、 高新科技的竞争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 | 第104-112页 |
三、 当代高科技国际竞争的特点 | 第112-116页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 第116-123页 |
一、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合作 | 第116-118页 |
二、 高科技领域的合作的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 第118-121页 |
三、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特点 | 第121-123页 |
第五章 新科技革命与当代战争与和平 | 第123-156页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战争的影响 | 第123-131页 |
一、 高科技的发展使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形式 | 第123-125页 |
二、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现代战争出现了信息化的特点 | 第125-129页 |
三、 当代高技术武器的发展推动了战争理论的创新 | 第129-131页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和平的发展 | 第131-141页 |
一、 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 | 第131-133页 |
二、 战后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是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原因 | 第133-135页 |
三、 当今时代的核威慑和信息威慑阻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第135-136页 |
四、 国际社会利益的相互依存态势阻止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 第136-137页 |
五、 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从舆论方面限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 第137-138页 |
六、 全球性问题上的国际合作阻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第138-140页 |
七、 高技术战争的巨大经济消耗妨碍了战争的爆发 | 第140-141页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 第141-156页 |
一、 现阶段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 第141-143页 |
二、 在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急剧扩大的南北差距威胁世界和平 | 第143-146页 |
三、 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 第146-151页 |
四、 高科技时代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当代世界和平 | 第151-156页 |
第六章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 | 第156-183页 |
第一节 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进 | 第156-166页 |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世界霸权的建立 | 第156-157页 |
二、 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与列强纷争时代的来临 | 第157-159页 |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 第159-162页 |
四、 新科技革命与两极格局的终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到来 | 第162-166页 |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 | 第166-171页 |
一、 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因素出现复杂化的趋势 | 第166-168页 |
二、 国际关系出现国际政治经济化、国际经济政治化的特点 | 第168-169页 |
三、 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竞争领域更加广泛 | 第169-170页 |
四、 国际冲突烈度降低,可控性增强,解决冲突的手段趋于多样 | 第170-171页 |
五、 大国关系不断调整变化,由过去的对抗变为更多的对话和协商 | 第171页 |
第三节 当今国际社会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 | 第171-175页 |
第四节 新科技革命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第175-183页 |
一、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特点 | 第175-178页 |
二、 新科技革命是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大动力 | 第178-183页 |
第七章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与中国国际战略 | 第183-212页 |
第一节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183-196页 |
一、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挑战 | 第183-191页 |
二、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面临的机遇 | 第191-196页 |
第二节 充分发挥科技在中国和平发中的作用 | 第196-200页 |
一、 将科技的发展放在综合国力发展的首要位置 | 第196-197页 |
二、 牢固树立科技发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意识 | 第197-198页 |
三、 依靠科技进步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198-199页 |
四、 依靠科技进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第199-200页 |
第三节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国际战略的若干对策 | 第200-212页 |
一、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政治建设与发展 | 第200-201页 |
二、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 | 第201-203页 |
三、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科技教育发展 | 第203-206页 |
四、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 第206-207页 |
五、 新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国的对外交往 | 第207-21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12-218页 |
后记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