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法律的界限:实证主义命题群之展开

导论 讨论范围之限定第1-20页
 一、 基本设问:问题间的传承第13-16页
  (一) H.L.A.Hart的问题第13页
  (二) Ronald Dworkin的问题第13-14页
  (三) Jules Coleman的问题第14页
  (四) 问题设定:法律的界限与权威第14-16页
 二、 题目解释.Ⅰ:法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哲学第16-18页
 三、 题目解释.Ⅱ:命题的功能与意义第18-20页
第一章 实证主义之基础:分离命题第20-56页
 第一节 实证主义的兴起第20-30页
  一、 传统自然法的世俗化:本质-神谕-理性第21-25页
   (一) 本质与自然:古典自然法理论第21-23页
   (二) 神谕与自然:经院自然法理论第23-24页
   (三) 理性与自然:近代自然法理论第24-25页
   (四) 自然法的非神秘化趋势及其意义第25页
  二、 知识论的转变:事实与价值的二分第25-27页
  三、 主权论、民族国家与实在法地位的变化第27-28页
  四、 霍布斯的命令理论第28-30页
 第二节 经验与规范:实证主义最初的理论模型第30-40页
  一、 John Austin的经验实证主义第30-35页
   (一) “法律”的适当用法与分离命题第31-32页
   (二) 法律命令理论第32-34页
   (三) 法律权威性的经验基础第34-35页
  二、 Hans Kelsen的规范实证主义第35-39页
   (一) 规范性的缺失:John Austin理论存在的问题第35-36页
   (二) 纯粹法学、价值相对主义与分离命题第36-37页
   (三) 规范理论与归属关系第37-38页
   (四) 法效力与基本规范第38-39页
  三、 分离命题与惩罚中心的法律概念:两个理论模型的比较第39-40页
 第三节 精致的实证主义:哈特的理论模型第40-49页
  一、 行动中的语言:对定义研究方法的批判第40-42页
  二、 对原有法律理论的批判第42-44页
   (一) 法律的多样性第42-43页
   (二) 习惯与规则第43-44页
  三、 义务观念与内在观点第44-46页
   (一) 规则与义务观念第45页
   (二) 内在观点第45-46页
  四、 双重规则理论与承认规则的性质第46-48页
   (一) 双重规则理论与法律的权威性第46-47页
   (二) 承认规则与法效力第47-48页
  五、 分离命题与最低限度自然法第48-49页
 第四节 何谓实证主义:分离命题的功能与意义第49-56页
  一、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分离命题第50-51页
  二、 分离命题的内涵第51-53页
   (一) 经验性分离命题与逻辑性分离命题第51-52页
   (二) 消极的分离命题与法律之道德可谬性第52-53页
  三、 分离命题与主权者、基本规范、承认规则第53-56页
第二章 社会来源命题与道德安置命题:对Dworkin批判的回应第56-89页
 第一节 规则模式与承认规则的缺陷:Dworkin的批判第56-65页
  一、 规则模式:Dworkin对实证主义理论的总结第57-58页
  二、 法律原则与承认规则第58-62页
   (一)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差别第58-59页
   (二) 法律原则与强或弱的自由裁量第59-60页
   (三) 承认规则无法辨识法律原则第60-61页
   (四) 法律原则、权利命题与政治道德第61-62页
  三、 社会规则理论与承认规则的性质第62-64页
   (一) 社会规则与规范规则第62-63页
   (二) 强与弱的社会规则理论第63页
   (三) 协同性道德与惯习性道德第63-64页
  四、 小结第64-65页
 第二节 Joseph Raz的社会来源命题第65-73页
  一、 Raz论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第65-70页
   (一) 法律规则之间的冲突与规则的“分量”第66-68页
   (二) 法律原则与强自由裁量第68-69页
   (三) 法律的界限与法律原则的来源第69-70页
  二、 社会来源命题第70-73页
   (一) 社会命题的首要性第70-71页
   (二) 强与弱的社会命题第71-72页
   (三) 社会来源命题第72-73页
  三、 小结第73页
 第三节 道德安置命题第73-83页
  一、 David Lyons对于德沃金的批判第74-76页
   (一) 法律原则与法律的不确定性第74-75页
   (二) 承认规则对于原则的鉴别第75-76页
  二、 Jules Coleman的积极与消极实证主义第76-80页
   (一) 承认规则的两种意义、可分离命题与消极实证主义第77-78页
   (二) 积极的实证主义.Ⅰ:作为严格事实的法第78-79页
   (三) 积极的实证主义.Ⅱ:作为社会惯习的法第79-80页
  三、 Wil Waluchow的强与弱实证主义第80-82页
   (一) 对于规则与原则区分的批判第81页
   (二) 道德论证与鉴别标准第81-82页
   (三) 法律原则的不确定性第82页
  四、 小结第82-83页
 第四节 包容性实证主义与排他性实证主义第83-89页
  一、 两种实证主义的区分及其名称的确立第83-84页
  二、 两种实证主义的共同点第84-87页
   (一) 对于分离命题的支持第84-85页
   (二) 对于原则理论的批判第85-87页
  三、 实证主义的实证观念第87-89页
第三章 社会惯习命题第89-125页
 第一节 Dworkin对惯习命题的挑战第89-99页
  一、 参与者观点、法理学性质与法律观念第90-91页
  二、 理论争论与经验争论第91-93页
   (一) 理论争论与经验争论第91-92页
   (二) 理论争论的法理学意义第92-93页
  三、 法律的语义学理论与语义学之刺第93-95页
   (一) 法律的语义学理论第93-94页
   (二) 语义学之刺第94-95页
  四、 两种惯习命题及其缺陷第95-98页
   (一) 法律强制力与过去政治决定的三种关系第95-96页
   (二) 严格的惯习主义与温和的惯习主义第96-97页
   (三) 两种惯习主义的缺陷第97-98页
  五、 整体法理论的缺陷与本节小结第98-99页
   (一) 整体法理论的缺陷第98-99页
   (二) 本节小结第99页
 第二节 实证主义的反驳与哈特的惯习主义转向第99-108页
  一、 理论研究者的观点与法律理论的基本属性第100-103页
   (一) 法律研究者的角度第100-101页
   (二) 参与者的观点与内在观点第101-102页
   (三) 法律理论与价值判断第102-103页
  二、 语义学之刺与实证主义第103-105页
   (一) Hart的回应第103-104页
   (二) Himma论惯习命题与语义学之刺第104-105页
  三、 Hart的惯习主义转向第105-108页
   (一) 实证观念的两个方面第106页
   (二) 社会规则理论第106-107页
   (三) Hart的惯习主义转向第107-108页
 第三节 构成性惯习与合作性惯习第108-120页
  一、 何谓惯习第109-110页
  二、 构成性惯习第110-114页
   (一) 惯习性承认规则的缺陷第111-112页
   (二) 构成性惯习的基本特征第112-113页
   (三) 承认规则与构成性惯习第113-114页
  三、 合作性惯习第114-120页
   (一) 承认规则、官员的实践与内在观点第115-117页
   (二) 承认规则与法律的规范性第117-118页
   (三) 共享合作行为与义务的来源第118-120页
 第四节 实证观念与惯习命题第120-125页
  一、 实证观念与社会事实命题第120-121页
  二、 惯习命题及其对于Dworkin批判的化解第121-124页
   (一) Dworkin的批判及其意义第121-122页
   (二) 惯习命题对于实证观念的改造第122-124页
  三、 排他性实证主义与惯习命题第124-125页
第四章 权威性命题与实践差异命题第125-173页
 第一节 权威性命题与法律概念第125-137页
  一、 Joseph Raz的权威理论第126-130页
   (一) 权威、二阶理由与排他性理由第126-127页
   (二) 权威正当化的三个命题第127-129页
   (三) 权威的服务性观念与三个命题的关联第129-130页
  二、 权威性命题与法律概念的联结第130-132页
  三、 权威与排他性实证主义第132-136页
   (一) 权威理论与融贯命题第132-134页
   (二) 权威理论与安置命题第134-135页
   (三) 权威理论与来源命题第135-136页
  四、 小结第136-137页
 第二节 实践差异命题第137-149页
  一、 一般规范性判断与规则的区别第138-141页
   (一) 规则对行为的指引第138-139页
   (二) 优先性命题与决定模式第139-140页
   (三) 限制模式与可行性命题第140-141页
  二、 法律理论与规则指引第141-143页
   (一) 法律的权威性问题第142页
   (二) Hart的解答办法第142-143页
   (三) 相关争论第143页
  三、 规则指引功能与实践差异命题第143-146页
   (一) 法律对行为的指引第144页
   (二) 动机性的指引与认识上的指引第144-145页
   (三) 规则的双重属性第145-146页
  四、 政治道德与实践差异第146-148页
   (一) 包容性实证主义与规则指引第146-147页
   (二) 排他性实证主义与规则指引第147-148页
   (三) 弱包容性实证主义与规则指引第148页
  五、 小结第148-149页
 第三节 包容性实证主义对于权威性命题的批判第149-162页
  一、 权威性与断然性:Waluchow的理由第150-155页
   (一) 理论权威与断然性第151-152页
   (二) 仲裁及其功能的多样性第152-153页
   (三) 依赖性理由与争议性理由的确立第153-155页
  二、 正当性权威与法律概念:Coleman的回应第155-159页
   (一) 作为法律条件的道德与权威第156-157页
   (二) 生效标准与鉴别标准的区分第157-159页
  三、 法律对于正当性权威的宣称:Himma的反驳第159-162页
   (一) 法律体系与对正当性权威的要求第160-161页
   (二) 与权威相关的实践第161-162页
 第四节 包容性实证主义对于实践差异命题的批判第162-173页
  一、 包容性实证主义的充分成分与必要成分第162-164页
   (一) 道德之为法律的充分成分第163页
   (二) 道德之为法律的必要成分第163-164页
   (三) Shapiro的批判策略第164页
  二、 必要成分、充分成分与实践差异命题第164-167页
   (一) 实践差异命题与必要成分第164-165页
   (二) 实践差异命题与充分成分第165-167页
  三、 法律的功能与实践差异命题第167-169页
  四、 本章小结第169-173页
   (一) 权威性命题与实践差异命题的关系第169-170页
   (二) 包容性实证主义的回应方式及其效果第170-173页
第五章 综合讨论:法律的界限第173-195页
 第一节 各命题间的关系第173-182页
  一、 四个命题群间的传承第173-180页
   (一) 哈特的命题群第174-176页
   (二) 德沃金的批判第176-178页
   (三) 排他性实证主义的命题群第178-179页
   (四) 包容性实证主义的命题群第179-180页
  二、 命题之间的对抗第180-182页
   (一) 分离命题及其相关命题第181页
   (二) 社会事实命题与相关命题第181页
   (三) 总结第181-182页
 第二节 法律的界限与权威第182-189页
  一、 包容性实证主义的优势地位第182-185页
   (一) 道德安置命题与来源命题第182-184页
   (二) 可分离命题与分离命题第184-185页
  二、 可分离命题、道德论证与法律的界限第185-187页
  三、 包容性实证主义与法律的权威性第187-188页
  四、 法律、道德与实践推理:仍需澄清的问题第188-189页
 第三节 法律理论的属性与价值判断第189-195页
  一、 哈特的描述社会学第190页
  二、 德沃金的参与者观点与规范性理论第190-192页
  三、 描述性法律理论与价值判断第192-195页
结论第195-197页
征引文献目录第197-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场脉冲核磁共振中噪声削弱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星载干涉SAR图像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