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行政公开之目的 | 第8-12页 |
(一) 普通目的 | 第9页 |
(二) 在我国的直接目的 | 第9-12页 |
二、 行政公开之权源 | 第12-27页 |
(一) 知情权 | 第13-15页 |
(二) 表达自由权 | 第15-18页 |
(三) 政治权利 | 第18-21页 |
(四) 人民主权理念 | 第21-23页 |
(五) 基本人权 | 第23-26页 |
(六) 受平等对待权 | 第26页 |
(七) 小结 | 第26-27页 |
三、 行政公开之价值 | 第27-35页 |
(一) 构造新型行政法关系 | 第27-29页 |
(二) 畅达公共信息交流,完善公共治理 | 第29-31页 |
(三) 公众与政府收益的成本价值 | 第31-33页 |
(四) 维护社会稳定 | 第33-34页 |
(五) 促进表达自由,保障个人发展 | 第34页 |
(六) 探寻真理 | 第34-35页 |
四、 行政公开之哲学依据 | 第35-45页 |
(一) 自由主义相关概念及历史进步性 | 第35-36页 |
(二)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 第36-40页 |
(三) 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与功利主义 | 第40-42页 |
(四) 自由主义核心:个人主义 | 第42-44页 |
(五) 小结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书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