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英文提要 | 第5-14页 |
序论 | 第14-44页 |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14-19页 |
二、 “江淮”地理概念的由来和江淮地区的地域范围 | 第19-22页 |
三、 历史时期江淮地区行政建置的变动 | 第22-26页 |
四、 学术史回顾 | 第26-39页 |
五、 研究的资料、方法和架构 | 第39-44页 |
第一章 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 第44-100页 |
第一节 江淮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水系 | 第44-65页 |
一、 地形 | 第44-51页 |
二、 气候 | 第51-55页 |
三、 水系 | 第55-65页 |
第二节 江淮的农耕社会环境 | 第65-100页 |
一、 处在不发达的农耕社会发展阶段 | 第66-83页 |
二、 农耕社会环境中的人地关系 | 第83-100页 |
第二章 江淮地区的灾情概况 | 第100-198页 |
第一节 江淮水灾 | 第100-137页 |
一、 江淮水灾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第100-110页 |
二、 江淮水灾的类型 | 第110-124页 |
三、 江淮大水灾灾情举要 | 第124-137页 |
第二节 江淮旱灾 | 第137-150页 |
一、 旱灾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 第137-143页 |
二、 旱灾灾情举要 | 第143-150页 |
第三节 江淮蝗灾 | 第150-163页 |
一、 江淮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 第153-155页 |
二、 江淮蝗灾分布的时间特征和影响因素 | 第155-163页 |
第四节 江淮潮灾 | 第163-174页 |
一、 潮灾的类型及其灾情举要 | 第163-171页 |
二、 潮灾的分布和特点 | 第171-174页 |
第五节 其它灾害 | 第174-198页 |
一、 瘟疫 | 第174-181页 |
二、 地震 | 第181-184页 |
三、 风灾 | 第184-190页 |
四、 雹灾 | 第190-194页 |
五、 雪灾和低温霜冻 | 第194-198页 |
第三章 灾害与江淮地区的农耕社会 | 第198-254页 |
第一节 灾害与江淮的人口变动 | 第198-219页 |
一、 灾害与江淮灾地人口的缺失 | 第198-211页 |
二、 灾害与江淮人之逃荒习俗 | 第211-219页 |
第二节 灾害与江淮的农业耕作 | 第219-230页 |
一、 灾害与江淮耕地的损耗 | 第220-226页 |
二、 灾害与江淮耕作制度的变迁 | 第226-230页 |
第三节 灾害与江淮的社会矛盾 | 第230-254页 |
一、 水利纷争 | 第231-243页 |
二、 饥民抢夺 | 第243-250页 |
三、 盗贼窃发 | 第250-254页 |
第四章 江淮地区的水利治灾工程 | 第254-325页 |
第一节 江淮地区的水道防洪工程 | 第254-269页 |
一、 修建江河堤防以御水 | 第255-263页 |
二、 开浚河道以减水 | 第263-269页 |
第二节 江淮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 | 第269-307页 |
一、 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多样的引水灌溉之水利形式和灌溉工具 | 第269-275页 |
二、 山地丘陵地带的陂塘堰坝工程建设 | 第275-290页 |
三、 河网低平地区的涵闸堰坝蓄泄工程建设 | 第290-295页 |
四、 江淮地区的圩田水利工程 | 第295-307页 |
第三节 江淮地区的防潮御滷工程 | 第307-325页 |
一、 筑堤防潮和设闸御滷 | 第307-318页 |
二、 兴建避潮墩以减灾 | 第318-325页 |
第五章 江淮地区的仓储备荒 | 第325-374页 |
第一节 江淮地区的常平仓 | 第325-351页 |
一、 明代江淮地区的常平仓 | 第326-339页 |
二、 清代江淮地区的常平仓 | 第339-351页 |
第二节 江淮地区的义仓和社仓 | 第351-374页 |
一、 江淮地区的义仓 | 第351-364页 |
二、 江淮地区的社仓 | 第364-374页 |
第六章 官府和民间社会力量在江淮地区的抗灾救灾 | 第374-449页 |
第一节 官府在江淮地区的抗灾和救灾 | 第374-399页 |
一、 灾时抗灾 | 第375-377页 |
二、 严行报灾和勘灾 | 第377-380页 |
三、 灾后救灾 | 第380-399页 |
第二节 民间社会力量在江淮地区的抗灾和救灾 | 第399-449页 |
一、 士民绅商个体的抗灾和救灾 | 第400-439页 |
二、 民间组织的救灾活动 | 第439-444页 |
三、 救灾工作中的官民互动 | 第444-449页 |
第七章 灾害与江淮地区的禳弭信仰 | 第449-515页 |
第一节 雨旱信仰 | 第449-479页 |
一、 祈雨于龙王 | 第451-465页 |
二、 祈求城隍神降雨驱早 | 第465-468页 |
三、 流行于小区域的雨旱神 | 第468-479页 |
第二节 水利信仰 | 第479-496页 |
一、 兴修防护农田水利工程之人格神信仰 | 第480-486页 |
二、 具有防洪护堤职能之神信仰 | 第486-496页 |
第三节 虫疫灾害信仰 | 第496-515页 |
一、 蝗虫信仰 | 第496-507页 |
二、 瘟神与医药神信仰 | 第507-515页 |
结语 | 第515-520页 |
参考文献 | 第520-5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