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 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5页 |
·草浆碱法蒸煮果液污染现状 | 第10-13页 |
·草浆碱法蒸煮果液处理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白腐菌特性研究 | 第19-22页 |
·白腐菌应用于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课题思路提出与设计 | 第23-25页 |
2 白腐菌处理黑液特性研究 | 第25-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白腐菌处理黑液特性 | 第27-39页 |
·菌株处理黑液特性评价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不同功能处理黑液的白腐菌株筛选 | 第42-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BP系列菌株处理黑液特性 | 第43-49页 |
·S系列菌株处理黑液特性 | 第49-57页 |
·CD系列菌株处理黑液特性 | 第57-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白腐菌产酸影响因素研究 | 第65-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6页 |
·基质对菌株产酸的影响 | 第66-71页 |
·处理工艺条件对产酸影响 | 第71-77页 |
·产酸原理研究 | 第77-80页 |
·讨论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菌株处理黑液相互作用研究与处理工艺选择 | 第85-10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1:5,pH8.0条件下白腐菌混合培养效应 | 第86-90页 |
·1:10,pH6.0培养条件下白腐菌混合培养效应 | 第90-94页 |
·白腐菌处理黑液菌株选择 | 第94页 |
·菌株S1B处理出水的后续处理 | 第94-96页 |
·菌株CD4混合培养模式选择 | 第96-98页 |
·讨论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白腐菌处理黑液辅助工艺研究 | 第100-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2页 |
·处理工艺原理 | 第102-105页 |
·UV/Fenton处理 | 第105-107页 |
·超声处理 | 第107-109页 |
·菌糠过滤 | 第109-110页 |
·微酸化处理 | 第110-111页 |
·厌氧-好氧处理 | 第111-112页 |
·内电解工艺 | 第112-113页 |
·讨论 | 第113-116页 |
7 造纸黑液处理工艺研究 | 第116-1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6页 |
·单元操作的放大研究 | 第116-121页 |
·黑液处理工艺路线选择 | 第121-125页 |
·造纸黑液处理工艺的运行 | 第125-131页 |
·讨论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8 结论、创新性分析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展望 | 第134-136页 |
致 谢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附录一 就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章与会议论文 | 第146-148页 |
附录二 就读博士期间申请的相关专利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