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的研究--以1000芯骨架缆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研究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途径 | 第9-11页 |
| ·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研究的途径 | 第10页 |
| ·关于我国骨架式光纤带光缆发展的趋势 | 第10-11页 |
| ·骨架缆概念模型的构建及相关概念的解释 | 第11-13页 |
| ·构建骨架式光纤带光缆概念模型 | 第11页 |
| ·论文中相关概念的定义及解释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的结构演变 | 第13-18页 |
| ·概况 | 第13页 |
| ·骨架缆的结构演变 | 第13-18页 |
| ·-槽-(多)芯结构 | 第13-14页 |
| ·光纤束结构 | 第14页 |
| ·单骨架小芯数结构 | 第14-15页 |
| ·多单元骨架式结构 | 第15-16页 |
| ·单骨架大芯数结构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SZ骨架式光缆的性能和特点 | 第18-24页 |
| ·SZ骨架的特点 | 第18-20页 |
| ·SZ骨架的结构特点 | 第18-20页 |
| ·弯曲引起SZ骨架槽中光纤带应变 | 第20-24页 |
| ·动态弯曲和静态弯曲 | 第20页 |
| ·光缆弯曲引起SZ骨架缆中光纤带的应变 | 第20-24页 |
| 第四章 PMD值和MAC值对骨架缆性能的影响 | 第24-35页 |
| ·PMD值理论与意义 | 第24页 |
| ·骨架缆的偏振模色散(PMD)特性 | 第24-27页 |
| ·MAC值理论与意义 | 第27-28页 |
| ·MAC值对骨架缆性能的影响 | 第28-34页 |
| ·宏弯试验 | 第28-29页 |
| ·应变试验 | 第29-30页 |
| ·微弯试验 | 第30-32页 |
| ·光缆中LP11模衰减曲线的测量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1000芯骨架缆研制实例 | 第35-42页 |
| ·1000芯骨架缆的光缆结构 | 第35-37页 |
| ·骨架的识别 | 第35页 |
| ·骨架槽的识别 | 第35页 |
| ·光纤带的识别 | 第35-37页 |
| ·光纤的识别 | 第37页 |
| ·原材料的选取 | 第37-39页 |
| ·骨架 | 第37-38页 |
| ·阻水带 | 第38页 |
| ·光纤带 | 第38页 |
| ·PE料 | 第38-39页 |
| ·制造工艺的重点及性能测试 | 第39-42页 |
| ·并带工序 | 第39页 |
| ·带纤入槽工序 | 第39-40页 |
| ·护套工序 | 第40页 |
| ·性能测试 | 第40-42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42-43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