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论司法公正的实现途径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导论第9-12页
第一章 法律文化建设—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柱第12-20页
 第一节 公正司法离不开法律至上的文化氛围第12-15页
  一、法律文化的含义第12页
  二、“法律至上”一法治社会法律文化的核心理念第12-14页
  三、法律至上的法律文化建设意义重大第14-15页
 第二节 我国法律文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15-16页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旧的法律观念的影响第15页
  二、立法膨胀,法律价值很难转化为主体价值的追求目标第15页
  三、体制的弊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和组织的法律期望值第15-16页
  四、法律工具主义思想,冷却了社会公众心中炽热的法律情感第16页
 第三节 实现我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途径第16-20页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第16页
  二、正确处理继承传统法律文化与移植西方法律文化的关系第16-17页
  三、公平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第17-18页
  四、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第18页
  五、国家主导、民众推进培养法律文化第18-20页
第二章 制度建设—实现司法公正的核心环节第20-35页
 第一节 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先决的制度前提第20-27页
  一、司法独立的涵义及意义第20-22页
  二、我国司法独立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第22-24页
  三、如何实现我国司法独立制度第24-27页
 第二节 程序公平—司法公正的逻辑起点第27-35页
  一、树立程序本位的司法理念第27-29页
  二、我国司法在实现程序公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第29-31页
  三、确保司法程序公平的对策第31-35页
第三章 法官素质—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证第35-48页
 第一节 司法公正对法官素质的要求第35-40页
  一、高尚的德性品格第35-36页
  二、坚实的知识基础第36-37页
  三、坚定的理性崇尚第37-38页
  四、丰富的经验阅历第38-40页
 第二节 我国法官素质的现状第40-43页
  一、人员构成:成分复杂,同质化程度严重不足第40-41页
  二、队伍素质:整体素质尤其是业务素质偏低,职业化程度不高第41-42页
  三、管理体制:行政化的管理,素质提高不易第42-43页
  四、队伍数量:过于庞大,工作效率不高第43页
 第三节 提升法官素质的途径第43-48页
  一、完善法官的遴选制度第43-44页
  二、建立科学的法官评价体系和程序第44-45页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官继续教育制度第45-46页
  四、建立并完善法官的保障制度和惩戒制度第46-48页
第四章 有效监督司法——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第48-55页
 第一节 公正司法需要对司法进行有效监督第48页
  一、监督司法的含义第48页
  二、监督司法对实现司法公正的意义第48页
 第二节 当前我国监督司法的现状分析第48-50页
  一、监督主体众多,监督力量来源广泛第48-49页
  二、监督权行使的规范性不足第49页
  三、监督内容、程度参次不齐第49页
  四、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第49-50页
 第三节 对司法实现有效监督的思考第50-55页
  一、监督司法的定位和内容的思考第50页
  二、监督司法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第50-51页
  三、监督司法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关系第51-53页
  四、重新构建我国的监督司法体制的设想第53-55页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第55-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FDM技术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研究
下一篇:用于紫外—真空紫外空间光学遥感仪器的若干材料的漫反射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