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员工持股制度的法律理念探寻 | 第10-28页 |
第一节 国外员工持股制度的经济理论 | 第10-14页 |
一、 双因素经济理论 | 第10-11页 |
二、 分享经济论 | 第11-12页 |
三、 民主公司论 | 第12页 |
四、 公司专门投资论 | 第12-13页 |
五、 第三条道路理论 | 第13-14页 |
六、 简评 | 第14页 |
第二节 对员工持股计划法律理念的思考 | 第14-23页 |
一、 员工持股的终极价值目标:公平和效率 | 第14-16页 |
二、 对于公平的思考 | 第16-20页 |
三、 对于效率的诘问 | 第20-23页 |
第三节 中国的讨论:员工持股制度法律理念的第三条道路 | 第23-28页 |
一、 法律理念回溯 | 第23-25页 |
二、 第三条道路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浅析 | 第28-43页 |
第一节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发展 | 第28-30页 |
第二节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类型和主要问题 | 第30-34页 |
一、 股份合作制企业 | 第30-31页 |
二、 有限责任公司 | 第31-32页 |
三、 股份有限公司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我国员工持股制度的特征和存在问题 | 第34-43页 |
一、 涉及诸多领域,政府态度犹疑不定 | 第34-36页 |
二、 持股模式形态多样,股权激励机制亟待发展 | 第36-39页 |
三、 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整体发展极不规范 | 第39-40页 |
四、 立法的严重滞后 | 第40-43页 |
第三章 我国员工持股法制建设的建议 | 第43-61页 |
第一节 政府的重要角色 | 第43-47页 |
一、 明确立法,以求效率 | 第43-47页 |
二、 政策倾斜,以显公平 | 第47页 |
第二节 外部相关法律环境的建设 | 第47-52页 |
一、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 第47-48页 |
二、 立法灵活开放,提供更广泛空间 | 第48-49页 |
三、 过程中加强监管,保证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和国有资产不流失 | 第49-50页 |
四、 完善税收优惠,提供金融工具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具体立法制度探讨 | 第52-61页 |
一、 立法的体系和内容 | 第52-53页 |
二、 股份的取得制度 | 第53-55页 |
三、 股权的行使 | 第55-59页 |
四、 股份的流通和转让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