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布衣诗人李果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布衣诗人的界定 | 第7-8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由来、价值与现状 | 第8-9页 |
第三节 研究范围和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李果生平考 | 第11-20页 |
一、李果的家世与籍贯 | 第11-15页 |
二、李果的生平 | 第15-20页 |
(一) 官舍傭书(1679—1711) | 第15-18页 |
(二) 客馆江都(1712—1720) | 第18-19页 |
(三) 归田力学(1721—1751)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李果交游考 | 第20-33页 |
一、 文人 | 第20-28页 |
(一) 家乡文人 | 第20-24页 |
1. 沈德潜 | 第20-23页 |
2. 方朝、汪峻堂、蔡在谷、叶桐初 | 第23-24页 |
(二) 外地文人 | 第24-28页 |
1. 赵执信、王煐 | 第24-26页 |
2. 费锡璜、沈用济 | 第26-27页 |
3. 朱彝尊和朱门弟子 | 第27-28页 |
二、 达官显贵 | 第28-30页 |
(一) 黄叔琳、陈鹏年 | 第28-29页 |
(二) 李馥和施何牧 | 第29-30页 |
(三) 其他官员 | 第30页 |
三、 遗老、隐士和僧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李果思想初探 | 第33-42页 |
一、 人生理想 | 第33-38页 |
二、 文学思想 | 第38-42页 |
第四章 李果的诗文创作内容 | 第42-51页 |
一、 诗歌创作内容 | 第42-47页 |
(一) 怀乡思亲诗 | 第43页 |
(二) 酬答抒怀诗 | 第43-44页 |
(三) 写景怀古诗 | 第44-45页 |
(四) 题画抒情诗 | 第45-47页 |
二、 散文创作内容 | 第47-51页 |
(一) 应酬之作 | 第47-48页 |
(二) 游览之作 | 第48-49页 |
(三) 论道之作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李果的诗文艺术风貌 | 第51-59页 |
一、李果诗歌艺术风貌简析 | 第51-55页 |
(一) 感情真挚,性情所发 | 第51页 |
(二) 意象丰富,风格多样 | 第51-55页 |
(三) 语言生动,用字谨严 | 第55页 |
二、李果散文的艺术风貌简析 | 第55-59页 |
(一) 内心所思,情真意切 | 第55-56页 |
(二) 议论手法的运用 | 第56-58页 |
(三) 语言简洁,蕴含情理 | 第58-59页 |
结语 李果的地位与价值 | 第59-63页 |
一、清代前期布衣诗人中的独特性 | 第59-60页 |
二、李果在清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李果年谱简编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