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7页 |
1-3 研究的预期价值 | 第7-8页 |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重点 | 第8-9页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 第9-14页 |
2-1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9-10页 |
2-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理解 | 第10-12页 |
2-2-1 具有较大影响的几类可持续发展概念 | 第10-11页 |
2-2-2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 | 第11-12页 |
2-2-3 中国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认识 | 第12页 |
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评述 | 第14-22页 |
3-1 国外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简述 | 第14-17页 |
3-1-1 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概念框架 | 第14-15页 |
3-1-2 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 第15页 |
3-1-3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 第15-16页 |
3-1-4 美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 第16-17页 |
3-1-5 英国政府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 | 第17页 |
3-1-6 一些有影响的其他类型指标 | 第17页 |
3-2 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简述 | 第17-19页 |
3-2-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提出的评估体系 | 第18页 |
3-2-2 朱启贵在《可持续发展评估》中提出的评估体系 | 第18页 |
3-2-3 曾珍香在《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中提出的评估体系 | 第18-19页 |
3-2-4 郝晓辉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中提出的评估体系 | 第19页 |
3-2-5 张世秋在《可持续发展论》中提出的评估体系 | 第19页 |
3-3 评估体系研究中需突破的问题 | 第19-22页 |
第四章 河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22-31页 |
4-1 构建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 第22-24页 |
4-1-1 构建评估体系的指导思想 | 第22-23页 |
4-1-2 构建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3-24页 |
4-2 基于多维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24-31页 |
4-2-1 评估体系基本框架 | 第24-26页 |
4-2-2 评估体系的确定及解释 | 第26-31页 |
第五章 河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实证评估 | 第31-46页 |
5-1 评估方法及原理 | 第31-34页 |
5-1-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1页 |
5-1-2 聚类分析法 | 第31-32页 |
5-1-3 层次分析法 | 第32-34页 |
5-2 河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具体评估 | 第34-40页 |
5-2-1 区域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 | 第34-39页 |
5-2-2 区域总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 | 第39-40页 |
5-3 河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5-3-1 总体评价 | 第40-41页 |
5-3-2 河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具体分析 | 第41-46页 |
第六章 关于河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 第46-4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A | 第51-52页 |
附录B | 第52-53页 |
附录C | 第53-54页 |
附录D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