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2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3-31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30页 |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样品分析 | 第31-38页 |
·长江三角洲概况及风尘沉积地层 | 第31-32页 |
·采样点分布与样品采集 | 第32-35页 |
·样品测试与分析 | 第35-38页 |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38-53页 |
·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 | 第38-45页 |
·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气象要素变化密切相关 | 第45-47页 |
·沙尘暴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 第47-50页 |
·污染控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判源研究 | 第53-77页 |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元素体积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 第53-60页 |
·输沙沿途城市大气颗粒物元素体积浓度特征 | 第60-63页 |
·富集因子判源 | 第63-65页 |
·沙尘暴与非沙尘暴大气颗粒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 第65-69页 |
·稀土元素示踪 | 第69-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色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第77-84页 |
·大气颗粒物色度特征 | 第77-79页 |
·大气颗粒物色度的影响因素 | 第79-81页 |
·颗粒物色度对物源的指示意义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环境磁学特征 | 第84-101页 |
·环境磁学基本原理 | 第84-86页 |
·主要磁参数的环境磁学意义 | 第86-87页 |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磁学特征时空分布 | 第87-95页 |
·输沙沿途城市春季TSP磁学特征 | 第95-98页 |
·大气颗粒物磁学特征物源示踪意义 | 第98-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矿物组成 | 第101-116页 |
·XRD分析原理与测试方法 | 第101-102页 |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矿物组成 | 第102-111页 |
·大气颗粒物矿物组成的SEM-EDS分析 | 第111-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八章 沙尘暴输沙路径及远源物质识别指标分析 | 第116-122页 |
·地面气压分析指示沙尘暴输沙方向 | 第116-117页 |
·气流轨迹模型HYSPLIT反演大气颗粒物搬运路径 | 第117-120页 |
·远源识别指标的确定 | 第120-122页 |
第九章 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的远源物质识别指标研究 | 第122-130页 |
·二元Logistic回归及灰色关联熵数学原理 | 第122-124页 |
·沙尘暴、非沙尘暴期间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124-128页 |
·远源物质识别指标对比 | 第128-130页 |
第十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130-135页 |
·主要结论 | 第130-134页 |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134-135页 |
附录 | 第135-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 第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6页 |
致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