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问题的提出 | 第1-9页 |
第一章 农村社会保障面面观 | 第9-18页 |
第一节 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 | 第9-11页 |
一、 社会保障 | 第9-10页 |
二、 农村社会保障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他山之石--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路径、时机选择和理念 | 第11-15页 |
一、 路径:从城市到农村 | 第11-12页 |
二、 时机的选择 | 第12-13页 |
三、 理念:平等与效率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历史足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之路 | 第15-18页 |
一、 初创阶段(1949-1977):集权化时期,以集体保障为主 | 第15-16页 |
二、 探索阶段(1978-1988):分权化时期,以个人保障为主 | 第16页 |
三、 试点阶段(1989年以来):呈现出国家、社会保障的趋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22页 |
一、 保障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第19-20页 |
三、 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 第20-21页 |
四、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一、 精神动力--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 第22页 |
二、 物质条件--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 | 第22-23页 |
三、 思想基础--农民素质提高、参保热情高涨 | 第23页 |
第三节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约因素 | 第23-27页 |
一、 户籍制度 | 第24-25页 |
二、 土地制度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 第27-38页 |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一、 基于国情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 | 第27页 |
二、 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28页 |
三、 因地制宜、标准有别的原则 | 第28页 |
四、 按群体逐步推进的原则 | 第28页 |
第二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构建 | 第28-38页 |
一、 社会救助 | 第29-31页 |
二、 社会保险 | 第31-36页 |
三、 社会福利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书目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