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FBD型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动力学研究

第一章 前言第1-25页
 1.1 高变催化剂在合成氨工业中的工艺及其重要作用第7-8页
 1.2 国内外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8-12页
  1.2.1 添加新型助剂改进催化性能第9页
  1.2.2 添加新型组分替代氧化铬第9-11页
  1.2.3 构件化催化剂第11-12页
   1.2.3.1 整体式催化剂第11-12页
   1.2.3.2 膜催化剂第12页
 1.3 变换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2-19页
  1.3.1 反应动力学发展简史第12-14页
  1.3.2 国外变换动力学进展第14-17页
  1.3.3 国内变换反应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动力学实验反应器第19-24页
  1.4.1 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第19页
  1.4.2 无梯度反应器第19-21页
  1.4.3 单颗粒扩散反应器第21-22页
  1.4.4 脉冲反应器第22-23页
  1.4.5 气相色谱反应器第23-24页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5-33页
 2.1 主要设备及仪器第25-26页
 2.2 动力学实验第26-33页
  2.2.1 动力学预实验第26-28页
  2.2.2 实验点安排第28-29页
  2.2.3 本征动力学实验第29-30页
  2.2.4 宏观动力学实验第30页
  2.2.5 曲折因子实验第30-32页
  2.2.6 催化剂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测定第32-33页
第三章 本征动力学研究第33-38页
 3.1 本征方程回归与检验第33-37页
  3.1.1 本征动力学数据处理第33-34页
  3.1.2 本征动力学方程的求取第34-36页
  3.1.3 模型适应性检验第36-37页
 3.2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宏观动力学方程回归与检验第38-44页
 4.1 宏观动力学方程数据处理第38-39页
 4.2 宏观动力学方程的求取第39-41页
 4.3 模型适应性检验第41-43页
 4.4 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几种代表模型比较第44-49页
 5.1 模型及检验方法第44-45页
 5.2 反应速率测定实验第45-46页
 5.3 模型参数回归实验第46-48页
 5.4 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曲折因子实验第49-53页
 6.1 实验数据处理第49页
 6.2 曲折因子求取第49-52页
 6.3 小结第52-53页
第七章 压力对动力学数据的影响第53-59页
 7.1 压力影响本征实验第53-54页
 7.2 工业原颗粒加压实验第54-55页
 7.3 催化剂寿命实验第55-59页
第八章 结论第59-61页
符号说明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个人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庸对清代侠文化的整合及其意义
下一篇:金佛山地区不同环境岩溶与非岩溶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