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跟踪系统的实现及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运动目标跟踪方法综述 | 第8-10页 |
| ·基于特征的目标跟踪方法 | 第8页 |
| ·基于相关的目标跟踪方法 | 第8-9页 |
| ·基于运动的目标跟踪方法 | 第9-10页 |
| ·本人的工作重点 | 第10页 |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 第2章 会议电视系统中图像跟踪子系统的实现 | 第11-19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系统组成及连接框图 | 第11-12页 |
| ·摄像机与RS232的通信 | 第12-13页 |
| ·通信参数设置 | 第12页 |
| ·通信协议 | 第12-13页 |
| ·摄像机的控制 | 第13-16页 |
| ·EVI-D30摄像机的主要功能 | 第13-14页 |
| ·EVI-D30摄像机的一些主要参数 | 第14-15页 |
| ·摄像机的控制过程 | 第15-16页 |
| ·系统的软件实现及实验结果 | 第16-19页 |
| 第3章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 | 第19-34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静止背景下的运动目标检测 | 第19-24页 |
| ·差分方法 | 第19-20页 |
| ·自适应运动检测方法 | 第20-24页 |
| ·运动背景下的运动目标检测 | 第24-26页 |
| ·配准方法 | 第24-26页 |
| ·光流方法 | 第26页 |
| ·运动目标跟踪 | 第26-33页 |
| ·影响跟踪精度的误差因素 | 第27-28页 |
| ·改进的目标形心误差模型 | 第28-30页 |
| ·目标形心误差模型分析 | 第30-31页 |
| ·目标形心跟踪算法 | 第31-32页 |
| ·目标形心跟踪算法仿真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基于倒谱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 第34-43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倒谱跟踪算法 | 第34-37页 |
| ·复倒谱和倒谱的定义 | 第34-35页 |
| ·基于倒谱滤波的双目立体匹配方法 | 第35-37页 |
| ·倒谱匹配算法的快速算法 | 第37-41页 |
| ·Hartley变换 | 第37-38页 |
| ·倒谱匹配的快速算法 | 第38-41页 |
| ·实验结果 | 第41-43页 |
| 第5章 基于颜色信息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 第43-53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色彩空间的选择 | 第43-45页 |
| ·RGB格式(红.绿.蓝三基色模型) | 第43页 |
| ·HSI格式(色度.饱和度.亮度模型) | 第43-44页 |
| ·YCbCr(YUV)格式 | 第44-45页 |
| ·基于颜色直方图的目标跟踪算法 | 第45-53页 |
| ·基本原理及框图 | 第45-46页 |
| ·初始目标模板的确定 | 第46页 |
| ·颜色直方图和当前帧颜色直方图的投影图 | 第46-47页 |
| ·目标位置的确定 | 第47-49页 |
| ·部分遮挡情况下目标位置的确定 | 第49页 |
| ·对检测到的目标的后处理 | 第49-50页 |
| ·对多个候选目标区域的处理方法 | 第50页 |
| ·多目标跟踪 | 第50-51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3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 ·总结 | 第53页 |
| ·对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53-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