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油田延长组沉积古地理研究及其数字化方法的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 | 第14-18页 |
第三章 地层 | 第18-37页 |
第一节 地层划分 | 第18-31页 |
一、 延长组地层剖面 | 第18-20页 |
二、 延长组地层时代讨论 | 第20-23页 |
三、 长6油层组划分 | 第23-31页 |
第二节 地层对比 | 第31-37页 |
一、 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 | 第31-32页 |
二、 长6油层组层序地层对比 | 第32-37页 |
第四章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 第37-62页 |
第一节 沉积相标志 | 第37-45页 |
一、 沉积物特征 | 第37-38页 |
二、 沉积结构 | 第38-42页 |
三、 沉积构造与沉积韵律 | 第42-45页 |
第二节 沉积相分析 | 第45-54页 |
一、 河流沉积体系 | 第48-51页 |
二、 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51-54页 |
三、 湖泊沉积体系 | 第54页 |
第三节 沉积微相与古地理演化 | 第54-62页 |
一、 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 | 第54-60页 |
二、 沉积古地理演化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数字化沉积微相 | 第62-70页 |
第一节 数字化沉积微相的原理 | 第62-65页 |
一、 地质理论依据 | 第62-63页 |
二、 数字化方法原理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等时地层单元 | 第65-66页 |
一、 等时地层单元特征 | 第65页 |
二、 等时地层单元划分与对比 | 第65-66页 |
第三节 数字化沉积微相的实现 | 第66-70页 |
第六章 古地理演化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 第70-71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