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 邓小平接班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8-20页 |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围绕调整整顿各级领导班子,着眼于确保党和国家领导权掌握在人民信赖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提出选党性强、品质好、作风正的“四种人” | 第8-10页 |
(二)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着眼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结合组织路线拨乱反正,明确提出选拔接班人的“四化”方针 | 第10-14页 |
(三) 从十二大至十四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着眼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明确提出:“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 | 第14-20页 |
二、 邓小平接班人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30页 |
(一) 战略高度的“着眼点” | 第20-22页 |
(二) 严格、科学的选拔方针和标准 | 第22-24页 |
(三) 切实可行的选拔途径和方法 | 第24-26页 |
(四) 史无前例的交接方式 | 第26-29页 |
(五) 稳定可靠的制度保证 | 第29-30页 |
三、 邓小平接班人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 第30-36页 |
(一) 邓小平接班人思想是毛泽东接班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31-33页 |
(二) 邓小平接班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3-35页 |
(三) 邓小平接班人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第35-36页 |
结束语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