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酸雨论文

安徽省酸沉降及其控制规划研究

第一章 综述第1-18页
 1.1 国外对酸沉降的研究和控制概况第11-13页
  1.1.1 欧洲第11-12页
  1.1.2 北美第12-13页
  1.1.3 亚洲第13页
 1.2 我国酸沉降研究和控制状况第13-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安徽省自然环境、能源结构及污染现状第18-27页
 2.1 安徽省自然环境第18-19页
 2.2 安徽省能源结构及污染现状第19-26页
  2.2.1 能源消耗、工业锅炉及窑炉第19-20页
  2.2.2 大气污染现状第20-26页
 2.3 小节第26-27页
第三章 安徽省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第27-40页
 3.1 安徽省能源消耗预测第27-31页
  3.1.1 能源预测方法第27-28页
  3.1.2 安徽省能源消耗预测第28-31页
 3.2 安徽省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第31-33页
  3.2.1 安徽省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第31-33页
  3.2.2 安徽省民用源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第33页
  3.2.3 安徽省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第33页
 3.3 RAINS-ASIA对安徽省能耗及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预测第33-35页
 3.4 网格化二氧化硫排放量预测结果第35-39页
  3.4.1 二氧化硫排放量网格化方法第35-36页
  3.4.2 将安徽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网格化第36-39页
 3.5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安徽省硫沉降模拟第40-50页
 4.1 大气污染物输送沉降模式第40-45页
  4.1.1 模式概述第40-42页
  4.1.2 模式比较第42-43页
  4.1.3 几种决策型模式第43-45页
 4.2 安徽省硫沉降状况第45-48页
  4.2.1 安徽省硫沉降现状模拟及趋势预测第45-48页
  4.2.2 安徽省硫沉降来源第48页
 4.3 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安徽省硫沉降的环境影响分析第50-63页
 5.1 安徽省生态系统的硫沉降临界负荷第50-59页
  5.1.1 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方法第50-54页
  5.1.2 RAINS-ASIA中的硫沉降临界负荷确定第54-56页
  5.1.3 安徽省生态系统的硫沉降临界负荷第56-59页
 5.2 安徽省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生态系统比率第59-62页
 5.3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安徽省硫沉降控制的优化削减方案第63-81页
 6.1 优化削减模型第63-66页
  6.1.1 控制指标的确定第63页
  6.1.2 目标负荷的确定第63-64页
  6.1.3 优化削减模型第64-66页
 6.2 安徽省硫沉降控制的情景方案设计第66-76页
  6.2.1 情景方案设计第66-75页
  6.2.2 情景方案比较第75-76页
 6.3 安徽省硫沉降控制规划的建议第76-79页
 6.4 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81-86页
 7.1 主要结论第81-82页
 7.2 建议第82-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宾-主型液晶显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基于C/S、B/S三层构架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