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组织培养和人工种子的研究
1 综述 | 第1-17页 |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及存在问题 | 第8-12页 |
1.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史 | 第8-11页 |
1.1.2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 | 第12-15页 |
1.2.1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2 胚性愈伤组织的特征及其诱导 | 第13-15页 |
1.3 甘薯组织培养和人工种子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试验总体设计 | 第18页 |
3.1 甘薯愈伤组织培养 | 第18页 |
3.2 甘薯人工种子研究 | 第18页 |
4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4.1 化学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4.1.1 化学试剂 | 第18-19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4.2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19-24页 |
4.3.1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9-21页 |
4.3.2 愈伤组织的继代及分化 | 第21页 |
4.3.3 液体悬浮振荡培养 | 第21页 |
4.3.4 调查方法 | 第21-22页 |
4.3.5 切片制作 | 第22页 |
4.3.6 甘薯人工种子的制作 | 第22-24页 |
5 结果分析 | 第24-36页 |
5.1 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 | 第24-28页 |
5.1.1 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4页 |
5.1.2 琼脂浓度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4-25页 |
5.1.3 肌醇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5.1.4 培养基PH值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5.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6-27页 |
5.1.6 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5.1.7 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5.2 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比较 | 第28-30页 |
5.2.1 形态比较 | 第28页 |
5.2.2 细胞学比较 | 第28页 |
5.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特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5.2.4 继代培养对愈伤组织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5.3 器官分化 | 第30-33页 |
5.3.1 根的分化 | 第30-31页 |
5.3.2 芽的分化 | 第31-33页 |
5.4 液体悬浮培养 | 第33页 |
5.5 甘薯人工种子的研制 | 第33-36页 |
5.5.1 繁殖体腋芽长度对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4页 |
5.5.2 海藻酸钠浓度对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4页 |
5.5.3 包裹基质对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4-35页 |
5.5.4 萌发基质对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5-36页 |
6 讨论 | 第36-38页 |
6.1 2,4-D对甘薯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36页 |
6.2 继代培养对愈伤组织的影响 | 第36-37页 |
6.3 KT与愈伤组织的保鲜 | 第37-38页 |
7 结论 | 第38-40页 |
8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英文摘要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