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目录 | 第5-3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33-35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 | 第33-34页 |
1.1.1 背景 | 第33-34页 |
1.1.2 目的 | 第34页 |
1.1.3 意义 | 第34页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问题与研究内容 | 第35-59页 |
2.1 城市的形成与定义 | 第35-36页 |
2.2 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 第36-44页 |
2.2.1 环境因素 | 第36-37页 |
2.2.2 战略因素 | 第37-39页 |
2.2.3 功能因素 | 第39-41页 |
2.2.4 决策因素 | 第41-44页 |
2.3 城市(镇)体系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44-51页 |
2.4 城市化、城市规模与城市体系 | 第51-54页 |
2.5 次级城市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第54-57页 |
2.6 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经济评价研究 | 第57-59页 |
第三章 昆明城市(镇)体系与次级城市建设研究 | 第59-76页 |
3.1 昆明城市发展历史沿革 | 第59-62页 |
3.2 影响昆明城市形态发展动力因素分析 | 第62-64页 |
3.3 昆明城市形态发展模式 | 第64-65页 |
3.4 昆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 第65-66页 |
3.5 昆明城市自然环境分析 | 第66-67页 |
3.6 昆明城市发展的机遇和制约条件 | 第67-70页 |
3.7 昆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功能筹划研究 | 第70-76页 |
第四章 昆明城市(镇)体系与次级城市建设的概念设计和模式选择 | 第76-88页 |
4.1 昆明城市(镇)体系的现状及农村城市化发展方向 | 第77-79页 |
4.2 新世纪昆明城市发展的战略取向选择 | 第79-88页 |
第五章 昆明次级城市建设实证研究 | 第88-107页 |
5.1 安宁、宜良、嵩明现实条件分析 | 第88-99页 |
5.2 昆明次级城市发展总体思路、指导原则和实施步骤 | 第99-102页 |
5.3 次级城市建设重点 | 第102-107页 |
第六章 建立和完善昆明次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 | 第107-115页 |
6.1 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次级城市快速发展 | 第107-109页 |
6.1.1 合理构建城镇体系 | 第107-108页 |
6.1.2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第108-109页 |
6.1.3 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 第109页 |
6.1.4 优化软环境 | 第109页 |
6.2 完善各项措施对策,加快次级城市发展步伐 | 第109-115页 |
6.2.1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 第109-110页 |
6.2.2 统筹布局、调整规划 | 第110页 |
6.2.3 集中力量,改善交通 | 第110-111页 |
6.2.4 制定政策,优化环境 | 第111-113页 |
6.2.5 拓宽思路、多元筹资 | 第113页 |
6.2.6 机制创新、重视人才 | 第113-114页 |
6.2.7 健全法制、确保稳定 | 第114-115页 |
结束语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