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段远近穴位伤害与非伤害刺激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 ·现代医学对慢性颈痛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 ·颈部的解剖与病理 | 第10-11页 |
| ·中医对慢性颈痛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针刺在治疗项痹的临床应用 | 第12-13页 |
| ·针刺镇痛的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 ·针刺镇痛的发展 | 第13页 |
| ·针刺镇痛的中医机制 | 第13页 |
| ·针刺镇痛的现代医学认识 | 第13-17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7-2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 ·受试者来源 | 第17页 |
|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 ·排除标准(有以下任何情况之一者,必须排除)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随机方法 | 第17-18页 |
| ·实验实施方案 | 第18-19页 |
| ·观察指标 | 第19页 |
| ·数据采集 | 第19页 |
| ·评价指标 | 第19页 |
| ·数据分析及结果 | 第19-26页 |
| ·受试者基线情况 | 第19-20页 |
| ·NPQ颈痛量表得分比较 | 第20-21页 |
| ·McGill疼痛量表得分比较 | 第21页 |
| ·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 | 第21-23页 |
| ·痛阈量表 | 第23-25页 |
| ·SF-36健康调查简表 | 第25-26页 |
| ·脱落情况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32页 |
| ·针灸治疗慢性颈痛 | 第27页 |
| ·穴位的选择 | 第27-28页 |
| ·节段内远端与近端穴位镇痛效果 | 第28-30页 |
| ·痛阈 | 第30-32页 |
| 结语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 附录 | 第38-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