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4页 |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第11-16页 |
·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1页 |
·感觉的传导通路 | 第11页 |
·感觉障碍的临床分型 | 第11-13页 |
·感觉与运动的关系 | 第13页 |
·感觉功能评价现况 | 第13-14页 |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治疗概况 | 第14-16页 |
·小结 | 第16页 |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第16-22页 |
·中医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病名的认识 | 第16页 |
·中医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8页 |
·脑卒中的中医辨证分型 | 第18-19页 |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概况 | 第19-22页 |
·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22-24页 |
·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作用机理 | 第22-23页 |
·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36页 |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病例来源 | 第24页 |
·诊断标准 | 第24页 |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排除标准 | 第24-25页 |
·脱落标准 | 第25页 |
·剔除标准 | 第25页 |
·中止试验标准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随机方法 | 第25-26页 |
·治疗方法 | 第26页 |
·观察指标 | 第26-27页 |
·不良事件及处理 | 第27页 |
·病人依从性保证 | 第2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8-29页 |
·病例脱落及不良事件情况 | 第29页 |
·治疗干预结束后及随访期间的疗效评价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6页 |
·现代医学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现状 | 第31-32页 |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现况 | 第32-34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4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附录 | 第42-58页 |
附录1: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 | 第42-43页 |
附录2: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执行 | 第43-44页 |
附录3:随机表 | 第44-47页 |
附录4: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 | 第47-50页 |
附录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法) | 第50-51页 |
附录6:简式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 FMMS) | 第51-57页 |
附录7:不良事件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