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1章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1 1 中医对小儿脾虚泻的认识 | 第10-12页 |
·病因病机 | 第10页 |
·中医药治疗 | 第10-12页 |
·西医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 | 第12-14页 |
·易感因素 | 第12-13页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3页 |
·治疗 | 第13-14页 |
·脾虚泻的免疫学的研究 | 第14-16页 |
·脾虚证与免疫器官 | 第14页 |
·脾虚证与非特异性免疫 | 第14页 |
·脾虚证与特异性免疫 | 第14-16页 |
·评述与展望 | 第16-17页 |
第2章 临床研究 | 第17-34页 |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7页 |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分组 | 第18页 |
·治疗方法 | 第18-19页 |
·观察记录 | 第19页 |
·实验室检查 | 第19-20页 |
·疗效判定 | 第20-21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21页 |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研究结果 | 第21-28页 |
·病例特点分析 | 第21页 |
·一般情况比较 | 第21-22页 |
·三组血清IgA、IgG、IgM、粪便SIgA含量比较 | 第22页 |
·观察组治疗前后各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 | 第22页 |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 | 第22-23页 |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与健康组各类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比较 | 第23页 |
·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及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 第23-24页 |
·疗程内两组各临床证候积分的比较 | 第24-28页 |
·不良事件记录 | 第28页 |
·讨论 | 第28-32页 |
·运脾化湿方加味治疗小儿脾虚泻的立法依据、方义及药理学研究 | 第28-30页 |
·从体液免疫学角度探讨小儿脾虚泻的发病机制 | 第30-31页 |
·中药、西药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作用机理分析及疗效评价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