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2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1.1 桩基础概述 | 第12-14页 |
1.1.1 桩基础的作用 | 第12页 |
1.1.2 桩基础的发展史 | 第12-14页 |
1.1.3 桩的分类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桩基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4-25页 |
1.2.1 竖向荷载下基桩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2 横向荷载下基桩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3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4 基桩设计理论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23-2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 第25-27页 |
2 基桩的工作性状 | 第27-54页 |
2.1 竖向荷载下基桩的工作性状 | 第27-38页 |
2.1.1 竖向荷载下基桩的受力特性 | 第27-30页 |
2.1.2 桩、上体系的荷载传递机理 | 第30-34页 |
2.1.3 单桩的荷载——沉降特性 | 第34-36页 |
2.1.4 竖向荷载下基桩的承载力 | 第36-38页 |
2.2 横向荷载下基桩的工作性状 | 第38-48页 |
2.2.1 横向荷载下基桩的破坏性状 | 第38-40页 |
2.2.2 横向荷载下基桩的受力计算方法 | 第40-46页 |
2.2.3 横向荷载下基桩的承载力 | 第46-48页 |
2.3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破坏机理 | 第48-50页 |
2.3.1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受力特性 | 第48-49页 |
2.3.2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破坏性状 | 第49-50页 |
2.4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承载力和位移 | 第50-52页 |
2.4.1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承载力 | 第50-51页 |
2.4.2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位移 | 第51-52页 |
2.5 倾斜荷载下群桩的工作性能 | 第52-54页 |
3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受力分析 | 第54-79页 |
3.1 倾斜荷载下基桩扰曲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54页 |
3.2 地基系数为常数的解答 | 第54-57页 |
3.3 地基系数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解答 | 第57-60页 |
3.3.1 基本方程的求解 | 第57-58页 |
3.3.2 地面M_0、Q_0的计算 | 第58-60页 |
3.3.3 桩身最大弯矩值计算 | 第60页 |
3.4 倾斜荷载作用下基桩的改进有限元—有限层分析方法 | 第60-73页 |
3.4.1 桩身的有限元模型 | 第60-62页 |
3.4.2 桩—土共同作用分析 | 第62-68页 |
3.4.3 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68-69页 |
3.4.4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改进有限元—有限层分析方法 | 第69-73页 |
3.5 成层地基中倾斜荷载作用下桩的受力分析 | 第73-79页 |
3.5.1 成层地基倾斜荷载桩的受力性状 | 第73-74页 |
3.5.2 双层地基倾斜荷载桩的幂级数解 | 第74-76页 |
3.5.3 双层地基倾斜受荷桩的简化计算 | 第76-78页 |
3.5.4 多层地基倾斜荷载桩的有限元—有限层分析 | 第78-79页 |
4 倾斜荷载下基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第79-103页 |
4.1 概述 | 第79页 |
4.2 试验模型的建立 | 第79-83页 |
4.2.1 倾斜荷载下均质砂土中模型桩试验 | 第79-81页 |
4.2.2 倾斜荷载下双层砂土地基中模型桩试验 | 第81-82页 |
4.2.3 轴、横向荷载同时作用下均质砂土地基中模型桩试验 | 第82-83页 |
4.3 试验装置 | 第83-86页 |
4.4 试验方法 | 第86-87页 |
4.4.1 加载过程及标准 | 第86页 |
4.4.2 量测方法 | 第86-87页 |
4.4.3 倾斜极限荷载的确定 | 第87页 |
4.5 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7-103页 |
4.5.1 均质砂土模型桩试验 | 第87-90页 |
4.5.2 倾斜荷载下双层砂土模型桩试验 | 第90-91页 |
4.5.3 轴、横轴向荷载同时作用下均质砂土地基中模型桩试验 | 第91-93页 |
4.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93-103页 |
5 本文理论在桥梁基桩工程中的应用 | 第103-111页 |
5.1 概述 | 第103页 |
5.2 现场桥梁基桩的试验研究 | 第103-107页 |
5.2.1 工程概况 | 第103-105页 |
5.2.2 现场量测方法 | 第105页 |
5.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5.3 某桥梁桩基工程事故处理 | 第107-109页 |
5.3.1 工程概况 | 第107页 |
5.3.2 基桩位移及内力计算 | 第107-108页 |
5.3.3 处理方案 | 第108页 |
5.3.4 效果评价 | 第108-109页 |
5.4 某黄河大桥计算分析 | 第109-110页 |
5.5 小结 | 第110-11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11-114页 |
6.1 结论 | 第111-113页 |
6.2 建议 | 第113-114页 |
附录 | 第114-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28-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