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1章 专利权概述 | 第10-17页 |
1.1 专利权概述 | 第10-14页 |
1.1.1 专利的概念 | 第10页 |
1.1.2 专利制度 | 第10-12页 |
1.1.3 专利权的概念与特点 | 第12页 |
1.1.4 专利权的分类 | 第12-13页 |
1.1.5 专利权的效力 | 第13-14页 |
1.2 专利权的利用 | 第14-16页 |
1.2.1 专利权的实施 | 第14页 |
1.2.2 专利权的许可实施 | 第14-15页 |
1.2.3 专利权的转让 | 第15-16页 |
1.3 专利权的限制 | 第16-17页 |
第2章 专利侵权及其救济方法的比较 | 第17-41页 |
2.1 专利侵权概述 | 第17-19页 |
2.1.1 专利侵权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专利侵权的法律特征 | 第18页 |
2.1.3 专利侵权的种类 | 第18-19页 |
2.2 主要发达国家对专利侵权的认定及救济 | 第19-28页 |
2.2.1 日本 | 第19-22页 |
2.2.2 美国 | 第22-26页 |
2.2.3 法国 | 第26-28页 |
2.3 我国现行立法对专利侵权的认定 | 第28-33页 |
2.3.1 专利侵权的表现形式 | 第28页 |
2.3.2 专利侵权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2.3.3 专利侵权产生的原因 | 第29-30页 |
2.3.4 专利侵权的认定原则和方法 | 第30-33页 |
2.3.4.1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 第30-31页 |
2.3.4.2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认定 | 第31-32页 |
2.3.4.3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 | 第32-33页 |
2.4 我国现行立法对专利侵权的救济方法 | 第33-39页 |
2.4.1 保护专利权的基本途径 | 第33-36页 |
2.4.1.1 司法保护 | 第34-35页 |
2.4.1.2 行政保护 | 第35-36页 |
2.4.2 专利侵权诉讼程序中的几个问题 | 第36-39页 |
2.4.2.1 地域管辖 | 第36-37页 |
2.4.2.2 当事人 | 第37页 |
2.4.2.3 举证责任 | 第37-39页 |
2.5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对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救济的比较 | 第39-41页 |
2.5.1 与日本对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救济的差距 | 第39-40页 |
2.5.2 与美国对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救济的差距 | 第40页 |
2.5.3 与法国对专利侵权的认定与救济的差距 | 第40-41页 |
第3章 国际公约中对专利侵权的救济及我国专利法的完善 | 第41-51页 |
3.1 巴黎公约 | 第41-42页 |
3.2 TRIPS协议 | 第42-44页 |
3.3 我国专利法的完善 | 第44-51页 |
3.3.1 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 | 第44-49页 |
3.3.2 对专利法第二次修改的几点思考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