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血清学论文

抗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鉴定及临床应用

全文摘要第1-8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8-35页
 1.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发病情况第8-10页
 2. 病原学第10-19页
  2.1 分类及形态学第10页
  2.2 理化特性第10页
  2.3 宿主第10页
  2.4 病毒的传播第10-12页
  2.5 REV毒株的分类和进化第12-14页
  2.6 REV的复制第14-15页
  2.7 细胞病变第15-16页
  2.8 REV的靶细胞第16-19页
 3. RE的病理发生第19-21页
  3.1 急性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第19-20页
  3.2 矮小综合症第20页
  3.3 慢性肿瘤第20-21页
 4. 分子病毒学第21-25页
  4.1 核酸第21-23页
  4.2 致瘤基因第23-24页
  4.3 蛋白质第24页
  4.4 基因杂交第24-25页
 5. REV免疫抑制研究进展第25-31页
  5.1 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在REV感染中的作用第25-27页
  5.2 体液免疫第27页
  5.3 REV引起的免疫抑制第27-31页
 6. REV抗原分布与检验研究进展第31-35页
  6.1 REV抗原在体内的分布第31-32页
  6.2 REV检测研究进展第32-35页
第二篇 研究报告第35-66页
 第一章 抗REV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5-46页
  1. 材料第36页
   1.1 主要仪器设备第36页
   1.2 主要试剂材料第36页
  2. 方法第36-40页
   2.1 病毒增殖及提纯第36-37页
   2.2 鸡IgG的提取、纯化及SDS-PAGE电泳对其纯度鉴定第37页
   2.3 兔抗鸡IgG的制备及纯化第37-38页
   2.4 兔抗鸡IgG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第38页
   2.5 酶结合物工作浓度的测定第38页
   2.6 鸡抗REV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第38页
   2.7 间接ELISA方法建立第38-39页
   2.8 96微孔板免疫荧光技术测定REV—TCID_(50)第39-40页
  3. 结果第40-44页
  4. 讨论第44-46页
 第二章 抗REV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特性第46-59页
  1. 材料第48页
   1.1 病毒第48页
   1.2 细胞第48页
   1.3 动物第48页
  2. 方法第48-52页
   2.1 病毒的繁殖与纯化第48页
   2.2 动物免疫第48页
   2.3 饲养细胞的制备及细胞的融合第48-49页
   2.4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第49页
   2.5 ELISA第49-50页
   2.6 Western blotting第50-51页
   2.7 腹水制备第51页
   2.8 中和实验第51页
   2.9 单抗免疫球蛋白的亚类鉴定第51-52页
   2.10 单抗稳定性与杂交瘤细胞的活性第52页
  3. 结果第52-57页
   3.1 杂交瘤融合筛选效果第52页
   3.2 单抗的特异性第52-53页
   3.3 单克隆抗体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第53页
   3.4 单克隆抗体对不同REV毒株的反应效价第53-54页
   3.5 单克隆抗体针对的蛋白质多肽测定结果第54-55页
   3.6 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结果第55页
   3.7 相加ELISA对抗原表位的分析第55-56页
   3.8 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结果第56页
   3.9 腹水的制备第56-57页
   3.10 单抗的稳定性及杂交瘤细胞活性第57页
  4. 讨论第57-59页
 第三章 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第59-66页
  1. 材料第60页
  2. 方法第60-62页
   2.1 骨髓组织病料的采集和处理第60页
   2.2 细胞培养和病料接种第60-61页
   2.3 超薄切片第61页
   2.4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分离的病毒第61页
   2.5 ELISA第61-62页
   2.6 回归实验第62页
  3. 结果第62-64页
   3.1 电镜观察结果第62页
   3.2 自然发病样品的检测第62-63页
   3.3 细胞毒回归鸡样品的检测第63-64页
  4. 讨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8页
英文摘要第78-80页
全主总结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肥对夏玉米养分代谢及光合特性的效应研究
下一篇:大豆黄酮对奶牛泌乳和几种激素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