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第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7页 |
第一节 我国城市的房改与居民重组 | 第7-8页 |
第二节 我国房地产开发现状 | 第8-10页 |
一、 我国房地产开发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 第8-9页 |
二、 居住区不合理开发对城市交通及城市建设的影响 | 第9-10页 |
第三节 城市交通与居住区开发的关系 | 第10-11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五节 对居住区开发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2-16页 |
一、 国内应用TIA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二、 国内应用TIA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第六节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居民选择居住区的研究 | 第17-22页 |
第一节 居民对居住区的选择分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居民对居住区吸引力的评价 | 第18-22页 |
一、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18页 |
二、 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8-22页 |
第三章 居住分布模型 | 第22-30页 |
第一节 重力模型法简介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城市居住分布模型 | 第23-3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二、 居住分布模型 | 第24-30页 |
第四章 居住区的交通影响分析 | 第30-45页 |
第一节 美国TIA(交通影响分析)的步骤 | 第30-32页 |
一、 美国TIA(交通影响分析)的步骤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美国TIA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7页 |
一、 TIA阈值的确定 | 第32-34页 |
二、 交通产生、分布、分配研究 | 第34-36页 |
三、 服务水平研究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关于美国TIA的评价 | 第37-39页 |
第四节 我国新建居住区的交通影响分析研究 | 第39-43页 |
一、 交通方式划分 | 第39页 |
二、 TIA阈值的确定 | 第39-41页 |
三、 交通生成和分布、分配 | 第41-42页 |
四、 服务水平的确定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居住区交通影响分析的步骤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45-66页 |
第一节 石家庄市新居住区吸引力评价 | 第45页 |
第二节 滨河新城吸引吸引职工数的计算 | 第45-57页 |
一、 居民出行特征: | 第45-46页 |
二、 石家庄市交通大区土地利用特征 | 第46页 |
三、 居民出行矩阵的处理 | 第46页 |
四、 吸引力指数的确定 | 第46-51页 |
五、 模型的标定 | 第51-53页 |
六、 新居住区规模的计算 | 第53-54页 |
七、 误差分析 | 第54-57页 |
第三节 滨河新城的交通影响分析 | 第57-66页 |
一、 滨河新城概况 | 第57页 |
二、 居住区周边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 第57-59页 |
三、 道路交通组织 | 第59页 |
四、 其它交通设施 | 第59-63页 |
五、 交通量预测 | 第63-65页 |
六、 结论和建议 | 第65-66页 |
总 结 | 第66页 |
研究成果 | 第66页 |
有待于深化研究的方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