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学(农艺学)论文--作物生物学原理、栽培技术与方法论文--作物生理学论文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补灌小麦玉米的产量水分效应及生理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7页
 1.1 土壤水分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关系的研究第10-12页
  1.1.1 土壤水分对作物有效性范围的确定第10页
  1.1.2 土壤水分条件与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第10-11页
  1.1.3 土壤水分条件对作物生态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1-12页
 1.2 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水分关系的研究第12-14页
  1.2.1 有限灌溉可实现增产增效第12-13页
  1.2.2 有限灌溉与作物吸水、光合、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第13-14页
 1.3 集雨补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4-17页
  1.3.1 集雨补灌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第14-15页
  1.3.2 集雨补灌的研究成效第15-17页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17-21页
 2.1 试区概况第17页
 2.2 试验设计第17-19页
 2.3 测定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第三章 不同补灌条件下小麦、玉米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第21-29页
 3.1 单作小麦在不同补灌条件下的产量及产量构件分析第21-24页
  3.1.1 不同补灌处理春小麦的产量表现第21-22页
  3.1.2 不同补灌处理春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分析第22页
  3.1.3 不同补灌处理春小麦的水分效应第22-24页
 3.2 地膜玉米在不同补灌条件下的产量及水分效应第24-26页
  3.2.1 不同补灌处理地膜玉米的产量表现第24-25页
  3.2.2 不同补灌处理地膜玉米的产量构成要素分析第25页
  3.2.3 不同补灌处理地膜玉米的水分效应第25-26页
 3.3 小麦/玉米复合群体的产量形成特征第26-29页
  3.3.1 不同补灌条件下的产量表现第26-27页
  3.3.2 麦/玉米复合群体的WUE及IWUE第27-28页
  3.3.3 带田小麦组分的边行表现第28-29页
第四章 小麦、玉米及其复合群体叶面积增长、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和籽粒灌浆特性第29-43页
 4.1 不同补灌处理的群体生长特征第29-33页
  4.1.1 单作小麦叶片生长动态第29-31页
  4.1.2 小麦/玉米复合群体LAI动态第31-32页
  4.1.3 播前补灌对春小麦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第32-33页
 4.2 不同配置小麦、玉米的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规律第33-38页
 4.3 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籽粒灌浆特性分析第38-43页
  4.3.1 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第38-39页
  4.3.2 补灌与对照小麦干物质分配、运转与粒重和产量的关系第39-40页
  4.3.3 不同补灌处理春小麦的灌浆特性分析第40-43页
   4.3.3.1 不同补灌处理春小麦籽粒增长动态第40-42页
   4.3.3.2 不同补灌处理春小麦的灌浆特性分析第42-43页
第五章 补灌对小麦、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3-50页
 5.1 补灌对春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5.1.1 全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动态第43-45页
  5.1.2 叶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第45页
 5.2 补灌玉米不同叶位叶绿素含量消长规律第45-47页
 5.3 不同补灌处理小麦、玉米的光合特性分析第47-50页
  5.3.1 不同补灌处理春小麦的PH、TR、WE和CO_2浓度分析第47-48页
  5.3.2 不同补灌处理地膜玉米的PH分析第48-50页
主要结论与讨论第50-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质春小麦品系重要品质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河西地区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