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 1 农药应用现状 | 第13页 |
| 2 农药的混配使用 | 第13-15页 |
| ·农药混用、混剂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 ·农药混剂的生物活性评价技术 | 第14-15页 |
| 3 新烟碱类杀虫剂 | 第15-18页 |
| ·新烟碱类杀虫剂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 ·啶虫脒的研究进展概述 | 第16-18页 |
| ·理化性质 | 第17页 |
| ·作用方式和机理 | 第17页 |
| ·杀虫活性和药效 | 第17-18页 |
| 4 农药剂型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 ·农药剂型概述 | 第18-19页 |
| ·安全环保的现代农药剂型 | 第19-22页 |
| ·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 | 第19-20页 |
| ·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 | 第20页 |
| ·悬乳剂(suspoemulsion,SE) | 第20-21页 |
| ·缓释剂(Sustained Release Preparations,BR) | 第21-22页 |
| 5 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WG) | 第22-29页 |
| ·水分散粒剂的特性及优势 | 第22-23页 |
| ·水分散粒剂的配方 | 第23-25页 |
| ·水分散粒剂助剂的研究进展 | 第24页 |
| ·不同类型的水分散粒剂 | 第24-25页 |
| ·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工艺 | 第25-27页 |
| ·喷雾造粒 | 第25-26页 |
| ·转盘造粒 | 第26页 |
| ·挤压造粒 | 第26页 |
| ·高强度混合造粒 | 第26页 |
| ·流化床造粒 | 第26页 |
| ·加工工艺的对比与发展 | 第26-27页 |
| ·水分散粒剂的发展前景 | 第27-29页 |
| 引言 | 第29-31页 |
| 第一章 室内毒力测定 | 第31-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 ·供试药剂 | 第31页 |
| ·供试虫源 | 第31页 |
| ·单剂LC_(50)的测定 | 第31页 |
| ·最佳配比的筛选 | 第31-32页 |
| ·混剂LC_(50)的测定与共毒系数的计算 | 第3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单剂LC_(50)的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 ·最佳配比的初步筛选 | 第33页 |
| ·混剂共毒系数的测定 | 第33-34页 |
| 3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二章 30%丁硫·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配方的确定 | 第35-45页 |
| 1 材料 | 第35-37页 |
| ·试验药剂 | 第35-36页 |
| ·试验仪器 | 第36-37页 |
| 2 方法 | 第37-40页 |
| ·水分散粒剂的制备工艺 | 第37页 |
| ·助剂的筛选 | 第37-40页 |
| ·载体的筛选 | 第37-38页 |
| ·分散剂的筛选 | 第38-39页 |
| ·润湿剂的筛选 | 第39页 |
| ·粘结剂、崩解剂的筛选 | 第39页 |
| ·湿筛残余量测定方法 | 第39-40页 |
| ·pH值的调节 | 第40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助剂的筛选 | 第40-43页 |
| ·载体的筛选 | 第40-41页 |
| ·分散剂的筛选 | 第41页 |
| ·润湿剂的筛选 | 第41-43页 |
| ·粘结剂的筛选 | 第43页 |
| ·崩解剂的筛选 | 第43页 |
| ·pH值的调节 | 第43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30%丁硫·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的质量检测 | 第45-55页 |
| 1 材料 | 第45-46页 |
| ·供试药剂 | 第45页 |
| ·仪器 | 第45-46页 |
| 2 方法 | 第46-48页 |
| ·润湿性的测定 | 第46页 |
| ·悬浮率的测定 | 第46页 |
| ·分散性的测定 | 第46页 |
| ·崩解性的测定 | 第46页 |
| ·湿筛实验测定 | 第46页 |
| ·含水量的测定 | 第46页 |
| ·粒径的测定 | 第46页 |
| ·30%丁硫·啶虫脒水分散粒剂的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46页 |
| ·色谱操作条件 | 第46-47页 |
| ·标样溶液的制备 | 第47页 |
| ·样品溶液的配制 | 第47页 |
| ·分析测定 | 第47页 |
| ·结果计算 | 第47页 |
| ·分析方法线性相关性 | 第47页 |
| ·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 第47-48页 |
|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 第48页 |
| ·热贮稳定性的测定 | 第4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 ·润湿性的测定 | 第48页 |
| ·悬浮率的测定 | 第48-49页 |
| ·分散性的测定 | 第49页 |
| ·崩解性的测定 | 第49页 |
| ·湿筛实验测定 | 第49页 |
| ·含水量的测定 | 第49页 |
| ·产品的粒度分布 | 第49-50页 |
| ·30%丁硫·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 第50-53页 |
| ·液相色谱谱图 | 第50-51页 |
| ·分析方法线性相关性 | 第51-52页 |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52页 |
| ·方法的准确度 | 第52-53页 |
| ·热贮稳定性测试结果 | 第53-54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30%丁硫·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桃蚜的田间药效 | 第55-59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55页 |
| ·供试农药 | 第55页 |
| ·供试作物 | 第55页 |
| ·防治对象 | 第55页 |
| ·试验地点 | 第55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55-56页 |
| ·田间设计 | 第55页 |
| ·施药方法 | 第55-56页 |
| ·调查方法 | 第56页 |
| ·药效计算方法 | 第56页 |
|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 第5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小结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成果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