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9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1 国外耕地价值评价研究述评 | 第19-22页 |
·国外耕地价值内涵研究 | 第19-20页 |
·国外耕地价值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 第20-22页 |
2 国内耕地价值评价研究现状述评 | 第22-25页 |
·国内耕地价值内涵研究 | 第22-23页 |
·国内耕地价值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 第23-25页 |
3 国内外耕地价值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26页 |
4 耕地价值评价研究趋势展望 | 第26-2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27-33页 |
·研究背景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创新之处 | 第31-33页 |
第2章 耕地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3-45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33-35页 |
·耕地和耕地资源 | 第33-34页 |
·耕地功能和耕地收益 | 第34页 |
·耕地价值和耕地价格 | 第34页 |
·土地评价与耕地价值评价 | 第34-35页 |
·耕地价值观 | 第35-37页 |
·无价值论 | 第35页 |
·效用价值论 | 第35-36页 |
·价格价值论 | 第36页 |
·二元价值论 | 第36页 |
·生产要素价值论 | 第36-37页 |
·耕地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7-45页 |
·土地肥力和生产力理论 | 第37-38页 |
·地租理论 | 第38-40页 |
·区位理论 | 第40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40-41页 |
·产权理论 | 第41页 |
·福利经济理论 | 第41-42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42-45页 |
第3章 耕地价值评价实践及问题分析 | 第45-53页 |
·耕地价值评价实践 | 第45-47页 |
·国外耕地价值评价实践 | 第45-46页 |
·国内耕地价值评价实践 | 第46-47页 |
·我国耕地价值评价理论与实务存在的问题 | 第47-50页 |
·现有耕地价值评价的不良后果 | 第50-53页 |
第4章 耕地价值评价的理论框架 | 第53-65页 |
·耕地价值评价目标 | 第53-54页 |
·耕地价值评价前提 | 第54-55页 |
·耕地价值评价的原则 | 第55-56页 |
·耕地价值评价内容 | 第56-58页 |
·耕地经济价值 | 第57页 |
·耕地资源社会价值 | 第57页 |
·耕地资源生态价值 | 第57-58页 |
·耕地价值评价的方法 | 第58-63页 |
·耕地经济价值评价方法 | 第58-60页 |
·耕地社会价值评价方法 | 第60页 |
·耕地生态价值评价方法 | 第60-61页 |
·耕地价值评价方法选择与改进 | 第61-63页 |
·耕地价值评价的程序 | 第63-65页 |
第5章 重庆耕地经济价值评价 | 第65-109页 |
·耕地的分类与基本特征 | 第65-66页 |
·耕地的分类 | 第65页 |
·耕地的基本特征 | 第65-66页 |
·重庆耕地利用现状与问题 | 第66-73页 |
·重庆耕地概况 | 第66-67页 |
·重庆耕地利用现状 | 第67-69页 |
·重庆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9-73页 |
·耕地的经济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6页 |
·重庆耕地经济价值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 | 第76-109页 |
·耕地经济价值模型构建 | 第76-80页 |
·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 | 第80-82页 |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82-98页 |
·模型重构与检验 | 第98-103页 |
·模型应用 | 第103-109页 |
第6章 重庆耕地社会价值评价 | 第109-135页 |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109-113页 |
·调查目的 | 第109页 |
·CVM前期准备 | 第109页 |
·问卷调查的设计 | 第109-110页 |
·引导技术与调查问题 | 第110-111页 |
·问卷测评与实地调查 | 第111-113页 |
·耕地社会价值调查基本信息统计 | 第113-123页 |
·受访者对耕地社会价值的认知状况分析 | 第113-116页 |
·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及其他信息统计 | 第116-117页 |
·其他信息描述性统计 | 第117页 |
·受访者WTP和WTA描述性统计 | 第117-121页 |
·农村受访者受偿意愿分布 | 第121-123页 |
·受访者平均WTP和WTA的计算及经济学验证 | 第123-133页 |
·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 第123-124页 |
·支付卡下WTP和WTA的计算及经济学验证 | 第124-128页 |
·二分式下WTP和WTA的计算及检验 | 第128-133页 |
·重庆市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估算及结果比较 | 第133-135页 |
第7章 重庆耕地生态价值评价 | 第135-159页 |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135-139页 |
·前期准备与预调查 | 第135页 |
·CVM问卷设计 | 第135-138页 |
·问卷调查过程 | 第138-139页 |
·受访者基本社会经济特征统计 | 第139-141页 |
·重庆市城乡居民对耕地生态功能及耕地保护的认知状况 | 第141-143页 |
·耕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分析 | 第143-158页 |
·被调查者WTP和WTA的一般统计分析 | 第143-151页 |
·平均WTP和WTA计算和经济学验证 | 第151-158页 |
·城乡居民的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158-159页 |
第8章 重庆耕地资源收益预测与综合价值评价 | 第159-175页 |
·耕地收益灰色系统预测 | 第159-168页 |
·灰色系统理论简述 | 第159-160页 |
·GM(1,1)模型推导过程 | 第160-161页 |
·原始序列说明 | 第161-163页 |
·GM(1,1)预测 | 第163-168页 |
·重庆耕地综合价值评价 | 第168-175页 |
·耕地综合价值评价 | 第168-169页 |
·重庆耕地综合价值构成与变迁分析 | 第169-175页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75-181页 |
·研究结论 | 第175-177页 |
·政策建议 | 第177-179页 |
·研究不足与改进建议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7页 |
附录Ⅰ 耕地价值问卷调查前言 | 第187-188页 |
附录Ⅱ 农村耕地经济价值调查表 | 第188-192页 |
附录Ⅲ 耕地非市场价值引导与认知调查 | 第192-194页 |
附录Ⅳ 耕地社会价值调查 | 第194-196页 |
附录Ⅴ 耕地生态价值调查 | 第196-198页 |
附录Ⅵ 被调查者基本特征及调查效果 | 第198-199页 |
致谢 | 第199-201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201-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