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染料废水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染料废水危害与特点 | 第10-11页 |
1.2.2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1-13页 |
1.3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 | 第13-18页 |
1.3.1 高级氧化技术的发展 | 第13页 |
1.3.2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机理 | 第13-14页 |
1.3.3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活化方式 | 第14-17页 |
1.3.4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最新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降解目标物选择 | 第20-21页 |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1-22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22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2-23页 |
2.3.1 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 | 第22-23页 |
2.3.2 络合物强化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 | 第23页 |
2.3.3 HA强化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 | 第23页 |
2.3.4自由基捕获实验 | 第23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3-28页 |
2.4.1 普施安蓝MX-R浓度测定 | 第23-24页 |
2.4.2 Fe~(2+)浓度测定 | 第24页 |
2.4.3 Fe~(3+)浓度测定 | 第24-25页 |
2.4.4 过硫酸盐浓度测定 | 第25页 |
2.4.5 水杨酸法测定羟基自由基 | 第25-28页 |
3 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研究 | 第28-44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Fe~(2+)/PS体系与Fe~(2+)/H_2O_2 对比 | 第28-29页 |
3.3 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影响 | 第29-41页 |
3.3.1 不同Fe~(2+)浓度对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影响 | 第29-33页 |
3.3.2 不同浓度PS对 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 | 第33-35页 |
3.3.3 不同pH对 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 | 第35-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4 不同类型化合物对Fe~(2+)/PS体系降解普施安蓝MX-R影响研究 | 第44-8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焦磷酸络合作用对Fe~(2+)/PS降解效果影响 | 第44-53页 |
4.2.1 不同浓度焦磷酸对体系降解影响 | 第44-47页 |
4.2.2 不同浓度Fe~(2+)对焦磷酸/Fe~(2+)/PS体系氧化降解影响 | 第47-50页 |
4.2.3 不同初始pH对焦磷酸/Fe~(2+)/PS体系氧化降解影响 | 第50-53页 |
4.3 Na_2EDTA对 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53-62页 |
4.3.1 不同Na_2EDTA浓度对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53-56页 |
4.3.2 不同Fe~(2+)浓度对Na_2EDTA/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56-59页 |
4.3.3 不同初始pH对 Na_2EDTA/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59-62页 |
4.4 柠檬酸对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62-71页 |
4.4.1 不同柠檬酸浓度对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62-64页 |
4.4.2 不同Fe~(2+)浓度对柠檬酸/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64-67页 |
4.4.3 不同初始p H对柠檬酸/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67-71页 |
4.5 羟胺对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71-80页 |
4.5.1 不同羟胺浓度对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71-74页 |
4.5.2 不同Fe~(2+)对盐酸羟胺/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74-77页 |
4.5.3 不同初始pH对盐酸羟胺/Fe~(2+)/PS体系降解效能影响 | 第77-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普施安蓝MX-R氧化降解机理研究 | 第82-90页 |
5.1 引言 | 第82页 |
5.2 自由基鉴定实验 | 第82-86页 |
5.3 UV全波长扫描 | 第86-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90-9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8-99页 |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