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发展历史 | 第10-12页 |
·巨型网格结构发展历史 | 第10-11页 |
·张弦梁结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 | 第12-14页 |
·巨型网格结构的特点 | 第12-13页 |
·张弦梁的结构的特点及工作机理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巨型网格结构静动力分析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巨型网格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8-2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2 张弦巨型柱面网格结构的静力分析 | 第21-52页 |
·引言 | 第21-22页 |
·空间杆单元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22-23页 |
·基本假定 | 第22页 |
·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22-23页 |
·空间索单元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 第23-26页 |
·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预应力取值原则 | 第25-2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32页 |
·APDL参数化建模及其二次开发 | 第26-29页 |
·单元的选择 | 第29-3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算例分析 | 第32-36页 |
·巨型网格结构模型 | 第33页 |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模型 | 第33-34页 |
·优化分析基本理论 | 第34-35页 |
·结构的优化分析 | 第35-36页 |
·巨型网格结构和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的位移应力对比分析 | 第36-40页 |
·位移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应力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巨型网格结构和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的用钢量对比分析 | 第40-44页 |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静力性能的参数分析 | 第44-50页 |
·初始预应力对张弦巨型网格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主体结构矢跨比对张弦巨型网格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主体结构大网格数量对张弦巨型网格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3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 | 第52-63页 |
·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 第52页 |
·计算方法 | 第52-54页 |
·组合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 | 第54-59页 |
·巨型网格结构的自振特性 | 第54-55页 |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的自振特性 | 第55-59页 |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自振特性的参数分析 | 第59-61页 |
·初始预应力对组合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主体结构矢跨比对张弦巨型网格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60页 |
·主体结构大网格数量对张弦巨型网格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4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3-76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基本理论 | 第64-68页 |
·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64-65页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65-66页 |
·ANSYS中的抗震分析方法 | 第66-68页 |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68-71页 |
·张弦巨型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参数分析 | 第71-75页 |
·不同初始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 第71-72页 |
·主体结构跨比对结构的影响 | 第72-74页 |
·主体结构大网格数对结构的影响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创新点及主要结论 | 第76-7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76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7-78页 |
·本文的进一步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