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11-12页 |
·研究室内空气品质的紧迫性 | 第12页 |
·国内外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特色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本课题的特色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室内空气品质的理论基础 | 第19-36页 |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 第19-20页 |
·ASHRAE标准中的定义 | 第19页 |
·CIBSE提案中的定义 | 第19-20页 |
·室内空气品质标准比较 | 第20-23页 |
·国外室内空气品质标准简介 | 第20页 |
·国内室内空气品质标准简介 | 第20-21页 |
·国内标准的比较 | 第21-22页 |
·国内外标准的对比分析及结论 | 第22-23页 |
·室内空气污染途径 | 第23-27页 |
·室内外空气污染 | 第23-24页 |
·建筑装饰材料 | 第24-25页 |
·空调系统 | 第25-26页 |
·家具和办公用品 | 第26页 |
·厨房燃烧产物 | 第26-27页 |
·室内人员 | 第27页 |
·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 第27-35页 |
·一氧化碳 | 第28页 |
·二氧化碳 | 第28-29页 |
·甲醛(HCHO) | 第29-30页 |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 第30-31页 |
·粉尘(IP) | 第31-32页 |
·氨 | 第32-33页 |
·氡 | 第33-34页 |
·细菌和真菌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室内甲醛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 | 第36-47页 |
·实验流程 | 第36页 |
·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甲醛的检测方法 | 第37-38页 |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介绍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4页 |
·不同因素对油漆中甲醛释放的影响 | 第44-46页 |
·空气交换率对甲醛释放的影响 | 第44页 |
·温度对甲醛释放的影响 | 第44-45页 |
·湿度对甲醛释放的影响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沈阳市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调查 | 第47-54页 |
·居民家庭检测概况 | 第47-50页 |
·主要污染指标超标率 | 第48-49页 |
·超标率年变化趋势 | 第49页 |
·主要污染物超标率月季变化趋势 | 第49-50页 |
·公共场所室内环境质量状况 | 第50-53页 |
·概况 | 第50-51页 |
·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污染特点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综合科技大楼室内空气品质研究 | 第54-63页 |
·综合科技大楼基本情况介绍 | 第54页 |
·代表性污染物—甲醛的监测实验 | 第54-57页 |
·甲醛的检测方法 | 第54页 |
·特征点选择 | 第54页 |
·甲醛的标准曲线 | 第54-55页 |
·装修时间的比较 | 第55-56页 |
·同一天不同时刻的比较 | 第56页 |
·不同高度的比较 | 第56-57页 |
·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观评价分析 | 第57-59页 |
·主观评价的任务 | 第57-58页 |
·主观评价表格的制订 | 第58-59页 |
·主观评价结果及其数理统计与分析 | 第59-62页 |
·问卷调查 | 第60页 |
·整体主观评价 | 第60-61页 |
·适应人与不适应人的比较 | 第61页 |
·男性与女性评价结果的比较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 | 第63-70页 |
·室内空气污染原因分析 | 第63-64页 |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第63页 |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 | 第63-64页 |
·室内空气品质改善途径 | 第64-69页 |
·绿色装修的措施 | 第64-65页 |
·通风控制 | 第65-68页 |
·消除室内空气空气污染物的几项新技术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