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南北宗问题初探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 ·研究中的体验和反思 | 第12-13页 |
| 第2章 董其昌南北宗问题的内容 | 第13-39页 |
| ·董其昌其人 | 第13-18页 |
| ·董其昌的生平简述 | 第13-18页 |
| ·董其昌书画艺术方面特色 | 第18-21页 |
| ·书法艺术 | 第18-19页 |
| ·绘画艺术 | 第19-21页 |
| ·南北宗问题的诸内容 | 第21-39页 |
| ·南北宗内容 | 第21页 |
| ·南北宗著述权 | 第21-24页 |
| ·南北宗内涵 | 第24-37页 |
| ·南北宗审美心理 | 第37-39页 |
| 第3章 南北宗问题成因之探索 | 第39-53页 |
| ·晚明时代背景 | 第39-43页 |
| ·政治方面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经济方面对绘画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文学与浙派、吴派 | 第41-43页 |
| ·晚明哲学思潮 | 第43-49页 |
| ·心学介绍 | 第43-44页 |
| ·禅宗故事 | 第44-46页 |
| ·心禅学的影响 | 第46-49页 |
| ·南北宗问题理论基础 | 第49-53页 |
| ·以“淡”为宗的美学思想 | 第49页 |
| ·苏轼启蒙和米芾影响 | 第49-51页 |
| ·历代文人的一贯思想 | 第51-53页 |
| 第4章 南北宗形成的依据及有关批评 | 第53-61页 |
| ·有关形成的依据 | 第53-56页 |
| ·历史依据 | 第53-54页 |
| ·科学依据 | 第54-56页 |
| ·有关南北宗的批评 | 第56-61页 |
| ·分宗说出于杜撰,没有历史根据 | 第57页 |
| ·南北宗人选的失实 | 第57-58页 |
| ·“寄乐于画”与“为造物役”的统一性 | 第58-59页 |
| ·南宋院画评价的失误 | 第59-61页 |
| 第5章 南北宗的审美价值及影响 | 第61-66页 |
| ·南北宗审美价值 | 第61-63页 |
| ·批判封建理学 | 第61-62页 |
| ·两种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 第62页 |
| ·画家主题精神的张扬 | 第62-63页 |
| ·南北宗所产生的影响 | 第63-66页 |
| ·国内的影响 | 第63-64页 |
| ·世界的影响 | 第64-66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