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五、本文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体育与大学文化 | 第18-30页 |
第一节 体育的概念与本质 | 第18-21页 |
一、体育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体育的本质 | 第19-20页 |
三、体育的文化内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大学文化 | 第21-23页 |
一、大学文化的概念 | 第22页 |
二、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实质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体育与大学文化的内在联系 | 第23-30页 |
一、体育在大学中的功能地位 | 第23-25页 |
(一) 体育与大学目标体系构成 | 第23-24页 |
(二) 体育在大学中的定位 | 第24-25页 |
二、体育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 第25-28页 |
(一) 传承文化是体育的基本属性 | 第25-26页 |
(二) 体育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 | 第26-27页 |
(三) 体育传承大学文化的独特性 | 第27-28页 |
三、大学文化是大学体育发展的源泉 | 第28-30页 |
(一) 大学精神促进体育继承和发扬先进文化 | 第28-29页 |
(二) 大学校园提供体育传承文化的历史沉淀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体育对大学文化传承的价值 | 第30-45页 |
第一节 体育对大学目标的完善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体育促进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觉醒 | 第32-35页 |
一、体育与大学文化的道德活动主体 | 第32-33页 |
二、体育与大学文化的道德理性教育 | 第33-35页 |
第三节 体育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 第35-40页 |
一、体育对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 第35-37页 |
二、体育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 | 第37-38页 |
三、体育与大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行为 | 第38-40页 |
第四节 体育对大学生行为方式和习惯的规范 | 第40-42页 |
第五节 体育有效促进大学生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文明人的过渡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当前大学体育的文化现状反思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大学文化体系中的体育发展现状 | 第45-49页 |
一、“有体无育” | 第45-47页 |
二、大学学校体育“竞技化” | 第47-48页 |
三、大学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功利性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制约体育对大学文化价值实现之因素 | 第49-53页 |
一、传统价值观对体育的文化属性影响 | 第49-50页 |
二、非主体文化干预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三、经济条件对体育的文化价值实现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当代大学体育改革与大学文化传承 | 第53-70页 |
第一节 体育思想的文化构建 | 第53-57页 |
一、体育思想与文化传承 | 第54-55页 |
二、体育过程与文化传承 | 第55-57页 |
(一) 文化提升是体育实施的根本 | 第55-56页 |
(二) 文化传承是体育过程的主导 | 第56-57页 |
第二节 体育课程教学与大学文化传承 | 第57-64页 |
一、彰显文化是体育课程设置的宗旨 | 第57-60页 |
(一) 课程安排表达文化价值 | 第57-58页 |
(二) 课程实施体现文化提升 | 第58-60页 |
二、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共建 | 第60页 |
三、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剖析 | 第60-62页 |
(一) 教育规律科学性的人文体现 | 第60-61页 |
(二) 创建人文体育不能缺位科学 | 第61-62页 |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62-64页 |
第三节 文化构建与大学体育传承文化的基础 | 第64-67页 |
一、体育与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构建 | 第64-65页 |
二、体育与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构建 | 第65-66页 |
三、体育与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构建 | 第66-67页 |
第四节 大学体育对社会的文化责任和义务 | 第67-70页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